把保健食品当成治病的良药是消费者普遍存在的认知误区,把保健功能忽悠成有治疗效果的产品,是保健食品销售中经常出现的违法行为。
记者盘点了2015年至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保健食品虚假宣传广告的通告,涉及虚假宣传的保健食品广告有72个,共41个产品,其中不乏冒充保健食品的普通食品。
据记者统计,这些虚假广告中针对免疫力调节的产品最多,其次为三高及心脑血管病、肠胃功能调节等。有20个产品的虚假宣传广告甚至宣称能治疗、改善多种疾病。多数广告声称产品能在1个月-3个月内有效。“吃了……就”、“康复”、“消失”等成为了这些广告里使用频率最多的夸大疗效热词,使用频率分别都是4次。
见效时间虚假用词
多数“1个月”就有效果
解读:在梳理中记者发现,所有虚假广告会提到具体的见效时间,短则当日,慢则两年,共有23种提法。按提及次数排名,前三名为“1个月见效”、
“三个月见效”和“一个疗程/周期见效”、 “两个月见效”,提及次数分别为6次、5次、4次。
夸大疗效虚假用词
病症很快就能“消失”
解读:关于疗效的提法共有23种表述方式,其中“康复”、“消失”、
“吃了……就”等词较为常见,比如“很多慢性病全面改善,病情全面康复”、“胃痛、口腔溃疡,马上吃马上见效,无论何种便秘,上午吃了下午就通”等,××率往往高达95%以上,甚至100%。
上榜最多的公司
解读:针对虚假宣传广告被查处一事,上榜两次的咸阳皇家医疗保健品厂对新京报记者称,此前是由销售代理商和消费者沟通,厂家不参与,但从2016年开始,他们对代理商的要求已有所提高。
同样两次上榜的江西康宝医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则表示,产品是承包代理出去的,广告也是客户做的,在当地审批过了,但是国家食药监总局认为有夸大宣传的成分,“通告出来后,很快进行了整改,并改变广告内容重新审批通过,至今审批已经快要到期,准备续费。”
部分虚假广告宣传语
60天远离高血压;1个疗程,头不晕了;3个疗程,不但血压平稳,多年的高血脂、脂肪肝也好了。
很多慢性病全面改善,病情全面康复,生活质量大幅提高;身体阴阳平衡,气血畅通了,白发变黑,恢复年轻态。
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开始流行以中草药为原料的“滋补保健品”。为了规范市场秩序,卫生部1987莫am卫药字第70号文件颁布的《中药保健药品的管理规定》于当年10月8日实施(共计622字)。“中药保健药品是指对人体有一定程度的滋补营养,保健康复作用,长期服用对人体无害的药品。”由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中药保健药品的管理规定》的颁布大大鼓舞了企业的投资热情。
中药保健药品的高额利润和相对较低的政策和技术壁垒,中华大地涌现出了无数家保健品生产企业产品多达28000多种年产值达三百多亿。
1993年起媒体对部分保健品的虚假、夸大宣传假冒违劣产品进行曝光,1994年媒体对保健品的狂轰滥炸,使之开始逐渐走入阴影。1995年到1998年是我国保健行业发展的低谷,企业数量和销售额大面积萎缩。
1987-1995年 我国保健品市场问题频出期
1、由于“药健字”产品的营销已经制造了“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错误概念消费者关注的不是预防疾病而是产品的治疗效果,于是市场问题频出。
2、建立在广告轰炸和营销概念策划的基础上的中药保健药品行业难以支持长久发展。
3、缺乏市场监管法规,农、林、牧、渔、科技等部门都可以为自己“三产”的保健品批准上市(甚至出现过“电健准字”批号)。过低的市场准入门槛使得大批跟风企业加入,假、劣产品横行 。
4、中药保健药品的信用危机导致保健品市场的大幅滑坡,造成接下来1995年到1998年我国保健行业发展的低谷期,企业数量和销售面积大面积萎缩。
1987年到2003年在历时十六年的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白发变黑、齿落更生的夸大宣传,广告的狂轰乱炸后,无毒副作用的保健品强于药品的概念被社会广泛认知。
1987年宗庆后组建“娃哈哈”
1987年的,宗庆后在杭州市成立的一家名叫娃哈哈的校办厂,由于了解到我国三亿多儿童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厌食、偏食现象相当普遍,于是在1988年,“全面促进儿童食欲”的娃哈哈儿童营养液上马,并打“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语,当时娃哈哈的账户中只有十万元,宗庆后却把它全部投进了公关策划和广告宣传,由于当时中药保健品刚刚被公众所接受广告效应很快使这家小工厂开始以众多的中药保健品企业中脱颖而出。
1990年娃哈哈的产值及突破了亿元大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991年,宗庆后瞄准瓶装水市场,娃哈哈纯净水诞生。有经济学家曾认为娃哈哈纯净水的出现是宗庆后搭建商业帝国最重要的一块砖。
1999年获得美国绿卡。
2010年荣登胡润全球百富榜内地榜首。
1988年怀汉新推出“太阳神口服液”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的爱天长地久”,这首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企业形象广告歌,曾红红火火唱响全中国,1988年,太阳神在东莞黄江起步,靠五万元借款起家。1993年在短短五年的时间以10毫升的口服液红遍全国,创造了年销售额13亿元,利润高达3亿元的神话。
太阳城作为国内企业第一家全方位导入ci的企业,以出众的包装盒独一无二的知名度成为当时国内保健品行业的龙头老大,1993年,太阳神吹响了多元化发展的号角,接连上马了包括房地产,石油,边贸,酒店业,化妆品,电脑等在内的二十多个项目, 在全国各地进行大规模的收购和投资活动,短短两年间,投资全部打了水漂。
1995年底,太阳神在香港股价直跌。
1997年亏损1.59亿元,市场销售也继续下滑。
狭义上讲,测序就是指利用技术手段确定一段核糖核酸或脱氧核糖核酸里面的碱基顺序,例如DNA中的ATCG如何排列。广义上的测序不仅需要确定DNA中的ATCG碱基顺序,还包括这些碱基与整个基因组的关系,碱基变化给个体带来的有利或有害的影响。
最早的时候,基因测序只能应用于科研之上,是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一个重要的科研工具。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测序价格大大降低及测序仪的能力越来越高,测序技术应该不仅仅局限于科研市场,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将测序这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到面向大众的普通消费市场,特别是医疗市场和临床市场,一旦测序技术在这些市场进行推广应用,将会带来更大的发展。
狭义上讲,测序就是指利用技术手段确定一段核糖核酸或脱氧核糖核酸里面的碱基顺序,例如DNA中的ATCG如何排列。广义上的测序不仅需要确定DNA中的ATCG碱基顺序,还包括这些碱基与整个基因组的关系,碱基变化给个体带来的有利或有害的影响。
一般现在市场上的测序分为两种,研究性测序:对某个物种的基因组图谱进行测序或者针对某个疾病的群体进行整体序列研究;应用性测序:测定个人基因组对疾病等进行预测。
为什么现在还需要不断的测序
首先是遗传信息是所有物种的遗传基础,所有表型都是遗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但遗传是根本,环境是起影响作用;遗传信息里,作为大多数物种遗传物质的DNA当然应该首要关注,所以需要对物种的基因组进行测定。地球上如此多的物种,目前尚有大量物种未被测序,所以还一直进行测序。
同一物种的个体,是有异质性,也就是有个体差异的,正因为这种差异,才会有进化,对有经济价值的物种也才有育种的可能。所以,这就要对同一物种不同个体(即群体)进行测序,测序规模越大,所能发现的有趣基因越多。
健康诊断,目前已经有分子诊断、基因诊断,而基因组诊断则是更全面,更本质的诊断,所以将来会出现人人基因组的局面,那时会测定每个人的基因组,依据个人特点的基因组进行健康管理、疾病治疗或指导用药。
测序方法
一代测序
即Sanger测序法,核酸模板在DNA聚合酶、引物、4
种单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其中的一种用放射性P32标记)存在条件下复制时,在四管反应系统中分别按比例引入4种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因为双脱氧核苷没有3’-OH,所以只要双脱氧核苷掺入链的末端,该链就停止延长,若链端掺入单脱氧核苷,链就可以继续延长。如此每管反应体系中便合成以各自的双脱氧碱基为3’端的一系列长度不等的核酸片段。反应终止后,分4个泳道进行凝胶电泳,分离长短不一的核酸片段,长度相邻的片段相差一个碱基。经过放射自显影后,根据片段3’端的双脱氧核苷,便可依次阅读合成片段的碱基排列顺序。
二代测序(NGS)
将基因组DNA打碎成约100-200个碱基的小片段,在片段的两个末端加上接头 ( adapter
)。将DNA片段变成单链后通过接头与芯片表面的引物碱基互补而使一端被固定在芯片上。另外一端随机和附近的另外一个引物互补,也被固定住,形成桥状结构。通过30轮扩增反应,每个单分子被扩增大约1000
倍,成为单克隆的DNA簇,随后将DNA
簇线性化。在下一步合成反应中,加入改造过的DNA聚合酶和带有4种荧光标记的dNTP。在DNA合成时,每一个核苷酸加到引物末端时都会释放出焦磷酸盐,激发生物发光蛋白发出荧光。用激光扫描反应板表面,在读取每条模板序列第一轮反应所聚合上去的核苷酸种类后,将这些荧光基团化学切割,恢复3’端黏性,随后添加第二个核苷酸。如此重复直到每条模板序列都完全被聚合为双链。这样,统计每轮收集到的荧光信号结果,
就可以得知每个模板DNA片段的序列。
一说到长寿老人,大家不免想到一个词:白发苍苍。然而,在随州城区沿汉巷,有位现年104岁的老寿星名叫杨传玉,老人不仅身体健康、能干家务,过百岁生日后竟又开始长出黑发、长出牙齿,街坊邻里都夸老人“有福气”。
生活能自理还爱做家务
一脸皱纹,却带着红润;眼睛虽然看不清,但耳朵灵光、口齿清晰。记者在位于沿汉巷的一处居民区见到了104岁的杨传玉老人。
杨传玉老人祖籍随县厉山,上个世纪30年代嫁至随县城关,一生共育有8个子女。由于战争年代医疗条件差,年龄较大的4名子女出生不久先后夭折,存活下来的4名子女年龄最大的已经70岁。
“听说记者要来,她提前洗澡还找来好看的衣服穿。”老人的大女儿黄正华今年已经70岁,她告诉记者,明天就是老母亲104岁的生日,老母亲现在和自己生活在一起,平时身体不错,自己生活能自理,洗漱、换衣服都是老人自己做,家里忙时老人还能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老母亲吃了一辈子苦,一辈子要强,一家老少四代人的生活一直由她操持,每个隔辈孩子都是她带大的。
最艰苦的那几年,一年到头都吃不上一口白米饭,她自己到山上挖野菜吃,省下自己的口粮给孩子吃,还到处打工贴补家用,对家庭实在是贡献不小。到老了还是要强,最怕给晚辈添麻烦。”黄正华告诉记者,老人每天都把自己和屋子收拾得干净利落,一家人都对老人十分佩服。
百岁后长出新牙黑头发
在杨传玉老人50多时做过一次体检,医生检查出老人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当时医生说老人心脏随时都有停止跳动的可能,可一连又过去将近50年了,老母亲一次都没犯过病,除了眼睛因白内障渐渐看不清东西,其他几乎没有什么大毛病,尤其是她的皮肤也很有弹性、不松弛,没有一块老年斑,100岁以后还奇迹般地长了新牙和黑头发。”
黄正华笑称,老母亲看上去比自己还要年轻。“奶奶这辈子经历了风风雨雨,没啥特殊的照顾,我们吃啥她吃啥,平时最爱吃的要算南瓜和蒸肉,几乎顿顿不离。”黄正华告诉记者,老人每天作息很规律,早上五六点就起床,早饭煮饺子,中午吃白米饭,晚上一般会吃点烫饭或者小米粥。“至于为什么这么长寿,我们总结起来可能就是心态平和,生活规律。”
黄正华介绍,家里的老人都比较长寿,老人从没有吃过保健品,老人曾自己开玩笑地说,“可能是年轻时野菜吃得多。”
黄正华说,前几年,每天吃完饭老母亲总爱出去转转,今年4月摔了一跤后腿就不太方便了。老人身体很好,除了在家里转转基本不出去,吃过早饭就坐在床上看电视,中午睡两小时,起来继续坐着,晚上10点多睡觉。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后会入侵人体免疫细胞,将其遗传物质RNA转移至宿主细胞中。随后,病毒RNA会反转录成双链DNA,并整合至宿主基因组中。这些“病毒库”不再具备免疫功能,而且一旦被激活会大量复制HIV,逐渐瓦解免疫系统,易感染各种疾病或发生恶性肿瘤,最终威胁人类生命。
但是,从初始感染到在血液样本中检测出HIV,病毒在人体内的蔓延规律是什么?这一特殊的时间段一直是艾滋病研究的难点。
4月13日,《Cell》期刊发表一篇最新文章,揭示了灵长类HIV病毒——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恒河猴后在最初几天内,病毒在体内的“布局”情况。
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BIDMC)的病毒学和疫苗研究中心主任、哈佛医学院医学教授Dan Barouch博士作为研究负责人带领团队以SIV感染44只恒河猴,并在感染0、1、3、7、10天实时记录、分析病毒入侵情况。
这一最新研究是目前对急性HIV/SIV感染最综合的评估
1) SIV病毒会在感染24小时内迅速蔓延至猴子全身,病毒RNA会出现在生殖系统之外的一个及以上的器官组中。
2) 感染最初,病毒还会引发局部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反应会抑制抗病毒先天和适应性免疫,进而为病毒的蔓延提供保护。
3) 宿主细胞的信号通路会发生变化,促进病毒复制增殖。病毒RNA和宿主蛋白NLRX1浓度持续上调。NLRX1蛋白会抑制抗病毒免疫反应。同时,感染有病毒RNA的细胞中涉及TGF-β细胞信号通路的基因高表达。这意味着,抑制适应性免疫反应的TGF-β信号通路被激活,从而导致T细胞活性下降。
这一最新研究成果打开了早期控制或者清除病毒的机会。HIV预防策略应该考虑上述因素。HIV/SIV病毒感染初期,细胞中基因、蛋白发生的变化将为阻止病毒入侵研究提出支撑,为病毒疫苗、抗体、药物等研发提供新思路。
昨天,45岁的马女士拿到了自己的骨髓穿刺检查结果:急性白血病。除了震惊外,马女士非常后悔。据了解,她的发病原因跟染发有关——马女士从10年前开始就保持每月染一次头发的习惯。
接诊她的是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他表示,染发剂中一般含有苯脂类物质,会诱发白血病。因此他提醒市民,染发频率最好一年不要超过一次。
染发10年终患上白血病
马女士是绍兴人,头发是少年白,为了看上去跟同龄人一样年轻,10年前她就开始染发,起初是在家附近的理发店里染发,后来则买了染发膏自己染。
每次染发后,她都觉得漂亮了不少,心里喜滋滋的。为了掩盖新长出的白发,她每个月都要新染一次,连着染了10年。她丈夫也是个染发狂人,今年50多岁,也有30年的染发史。
去年9月开始,马女士常感到头昏、乏力、咳嗽、咳痰,甚至反复高烧,在省内一家大医院就医,一查血小板每微升70多万,正常是每微升10-30万,并患有严重贫血。
经介绍,上周,马女士转到医院血液科,接诊她的医生安排她做了CT检查,发现肺部有病灶,斑块状高密度影、胸腔积液、脾脏肿大,怀疑为炎性病变,也就是老百姓熟知的肺炎。
考虑到马女士没有基础疾病引起肺炎,医生同时还安排她做骨髓穿刺,结果出来后发现是急性白血病,这个病6个月内不治就会因颅内出血感染、脏器功能衰竭导致死亡。
目前经过治疗,马女士的血小板已经降到正常值,正住院准备化疗,预后情况还需观察。
染发剂会诱发白血病
医学上已明确可引起白血病的高危因素有病毒感染、房屋装修、药物因素、辐射等,但马女士最近都没有这些接触史。经过各项检查,病史追踪,医生认为,马女士患上白血病正是频繁染发导致的。
医生告诉时报记者,染发剂中一般含有苯脂类物质,苯是工业用途很广的一种骨髓抑制毒物,有引起骨髓衰竭的风险,进入人体后,可能会造成白细胞减少、贫血并最终诱发白血病。
有人会问,为什么同样是染发,有30年染发史的丈夫却没有患上白血病呢?医生解释道,引起白血病的原因很多,但最后发病要考虑综合因素,“致癌物质进入个体不一定全部都会得癌症,只是有一定的患病概率。医学上患病概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像遗传基因、疲劳、抵抗力下降、精神压力大等都要综合起来考虑,还有染发剂的品种、频率及用量等。”
目前还有一些医学研究认为,长期频繁染发,还可能增加多种肿瘤发生的风险,比如患膀胱癌、肺癌、乳房癌、宫颈癌、皮肤癌等。
染发一年不要超过一次
医生上一次接诊染发性白血病病人,还要追溯到10多年前,当时他还是实习医生,一名30多岁的杭州女性因频繁染发患上白血病。平时门诊中,装修工人患上白血病的概率极高,这跟长期接触建筑材料中的甲烷、苯等有关。
“去年我还接诊了一个小伙子,在农药厂搬运农药废物,没戴任何防护措施直接用手搬运,半年后就患上白血病。这类有毒药物直接接触会被皮肤吸收,即使搬运后不断洗手也没什么效果。”对此,医生提醒长期暴露在有毒物质中的高危人群,像理发店员工、装修工人、接触辐射和药物多的医药工作人员,工作半年左右休息一段时间。普通市民新房装修好后一定要通风半年到一年后再搬入,染发最好一年不要超过一次。
另外,体检中的血常规报告能够发现血液疾病的蛛丝马迹。最近,体检季快到了,许晓峰医生建议大家,尤其是白血病高危人群,关注白细胞、血色素、血小板的指标,如果与正常范围相比轻微有异常,三个月去医院复查一次。如果与正常范围相比指标相差很多,就要找专业的血液科医生进一步咨询检查。
名人、居士也不是神仙,也需要食物来维持生命与健康。一些食物常常因出自家人之手,被赋予了感情的成分。而暖心菜不仅仅温暖了感情,还有补心气、抗疲劳的功效。
朱元璋与珍珠翡翠白玉汤
民间传说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也不忘这碗汤的味道,名字很高大但做起来非常简单。采用豆腐、白菜叶子、鱼丸、粉丝与猪脊椎骨为原料,先用猪脊骨煲成浓汤,之后加入豆腐、白菜,再次烧开后放入鱼丸与粉丝即可。
原料与制作看似简单,但营养却很丰富,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物、矿物质等含量丰富,可补钙、提高免疫力,并且冬季食用可驱寒、清热、益气、建脾胃,适合调理心气虚出现的易疲劳、气短、多汗。
苏轼与玉糁羹
玉糁羹其实是苏轼被流放时所食用的一种山芋粥,也就是今天的山药。选择山药200克、豆腐50克、新鲜玉米50克、虾仁适量、鸡蛋一个、高汤一碗(可清水代替)。山药、豆腐拍碎,高汤放煮开后放入玉米、山药、豆腐、虾仁,再次煮开后浇入蛋液搅拌、调味。
秋冬季节喝这样一碗浓汤,不仅可以驱寒暖腹,豆腐、虾仁有补钙作用,玉米粒富含膳食纤维,山药在《药性论》记载,有补五劳七伤的作用,改善咳嗽、乏力、腰痛、心气不足、体弱多病。
乾隆与玫瑰花饼
相传因为乾隆爱吃玫瑰花而使它成为宫廷御膳。制作时主要以玫瑰花糖、花生、芝麻、核桃、植物油为馅,用油和糯米粉,包成饼烤制。与今天制作月饼的方式相似。玫瑰花有改善心情抑郁、调理气血与美容养颜的作用。但是这款点心热量与油脂高,不宜经常食用。
乾隆做为一位长寿皇帝,养生主张“少食”与“杂食”,与今天所提倡的不暴饮暴食、饮食多样化思想类似。所以,心气虚还可以常备一些零食。
桂圆,有补心气、养血安神的作用,可以改善气血不足出现的脸色苍白、萎黄,身体乏力与失眠等;葡萄干,传统医学认为葡萄有补血、强智、除烦的作用,心气虚经常乏力、头晕的女性可以常备葡萄干;桑葚干,入肝经、心经、肾经,适用于头晕耳鸣、心悸失眠以及白发早生。
所以,秋冬季节不仅要多食用驱寒暖腹的美食,还要注意对身体的调养,一日三餐也能吃出趣味来。
治白发网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治疗的依据。
生活条件好了,物质关怀之外,老人更缺情感抚慰。青岛社区养老做出新探索,让独居老人担任楼长、组织活动,忙起来就不瞎想了;社区、老年大学教爷爷奶奶们玩微信,发朋友圈、视频聊天,老人们与时俱进潮起来了;组织幸福家庭评选,弘扬孝道,鼓励子女常回家看看,让老人们心里暖起来。
74岁的于奶奶,最近得奖了。于奶奶住在青岛市市南区珠海路街道东海中路社区,她加入了社区的巧手工作室,在市里的剪纸、丝网花比赛中拿了多个奖项。
在社区大厅里,记者看到了于奶奶得奖的照片,照片里她笑得很开心,满头的白发在获奖者中最为扎眼,但没人看得出她是个独居老人。
3年前相依为命的女儿突然去世后,她几近崩溃,“感觉简直是天塌了”,说着于奶奶眼泪流了下来。但现在,她还有些忙,忙到没有时间让脑子胡思乱想。这个让于奶奶忙起来的人就是东海中路社区居委会主任张波:“社区里可热闹了,活动多,走出来精神就不空虚。”
让老人忙起来
独居的于奶奶当楼长、搞活动,走出来就好了。东海中路社区刚推行智能手环的时候,要给社区内的老年人配发。送到于奶奶手上的时候,她却连连摇头拒绝。问原因,也是支支吾吾。
最终还是张波偷偷问出了原委,于奶奶告诉张波:“我都没有人可以关联,拿着有什么用。”
“于阿姨,我跟您关联呀!”张波二话不说,将于奶奶的手环关联到自己的手机上,自己成为于奶奶的第一联络人。
关联上了于奶奶,张波他们可没闲着。为了让于奶奶重新过好每一天,张波想了个招,让老人忙起来,有事儿干。
现在于奶奶是东海中路社区的楼长,活跃在社区各类活动中。张波说,“于阿姨是退休教师,有文化,平时自己一个人,身边也没有亲戚朋友,给她安排一些社区工作,让她走出来,多跟大家接触、交流,精神上就不会总是回忆不开心的事,就好了。憋着反而容易憋坏了。”
社区内的24号院是一个老小区,饭店等经营场所比较多,也没有物业,社区就经常组织大家志愿劳动,清理一下杂草,打扫打扫卫生。往往是社区一号召,于奶奶第一个报名,“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现在腿脚还可以,能动弹就参加。”她说。
虽然是老年人,但作为楼长,于奶奶一点也不马虎,给居民们发放通知、送慰问品等,她都当仁不让,成为楼上楼下的桥梁。今年春节前,她还给每家每户送去社区的福字、抽纸等小礼品。
发手环容易,但与老人沟通需要用心,并不容易。张波认为,社区居家养老不是简单配备一点物品、搞一搞服务就行了,而是要有温度,尤其是让独居老人的情感有归属,“这都是我们基层社区要直接面临的问题,也是我们正在解决的问题”。
让老人潮起来
教会大爷大妈用微信,加好友发朋友圈玩得溜。聊语音、看新闻、发照片、视频聊天……这些原本在年轻人中流行的生活方式,市南区珠海路街道汕头路社区的老年人玩得也很“溜”。
“以前总说孩子只知道低头看手机,没想到自从在社区学会使用智能手机以后,我也摇身一变‘低头一族’了,跟孩子也更有话题了!”汕头路社区的谢炼笑着告诉记者。
首届国医大师、著名中医医史文献专家、中医教育家张灿玾因病医治无效,9月1日18时31分在济南逝世,享年90岁。
张灿玾是山东中医学院(现山东中医药大学)原院长、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先后任中国中医药学会(现中华中医药学会)委员及文献分会常委与仲景学说专委会顾问、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顾问委员会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并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国医楷模”和“中华中医药学会成就奖”。
张灿玾从医从教70余年,德高望重、医术精湛,治学严谨、造诣精深,是医家楷模、后学典范,为中医药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是中医文献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主要奠基人,为我国中医文献整理研究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古稀之年完成了百万字巨著、中医文献学学科理论的奠基之作——《中医古籍文献学》。
张灿玾告别仪式9月3日下午13:30在济南莲花山殡仪馆举行。
张灿玾:学贯古今 儒雅大医
张灿玾的治学思想
基本功的培养和训练是从医的重要基础;临床实践是体验中医理论和建立中医信念的关键;集临床、理论、文献于一体,是加深掌握中医学术的需要;医文并重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博览群书、兼容并蓄,是学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源头活水;坚持继承发扬,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指导方针。
齐鲁之邦,孔孟之乡,儒家文化浸润着山东的每一寸土壤。
济南市历下区的一栋住宅楼里有一不足100平方米的普通居室,名曰“琴石书屋”。屋内藏书充栋,奇石林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抚琴,琴声铮铮,如高山流水。弹到兴高之处,老人和声吟唱,时而婉转,时而高亢,时而悲怆,时而悠扬……一曲奏罢,余音绕梁。
这位浑身透着儒雅之气、从容而潇洒的耄耋老人,就是国医大师张灿玾。
初度临东海,医门育此身
十三逢乱世,弱冠始行仁
“我的学历仅是六年小学加半部论语。”张灿玾1928年出生于山东荣成市下回头村的一个医学世家,其祖父、父亲一生为医,德高望重,享誉一方。1936年春,张灿玾始入小学读书。1939年冬,读完了小学四年级,1940年初,日寇铁蹄踏进荣成,家乡沦陷,被迫辍学。
1941年,家乡解放,抗日民主政府在下回头村办起了完小(即高等小学),张灿玾入校继续学习。他学习勤奋,在两年多完小学习期间,不仅在学业方面每登榜首,还在课余时间自学了多种乐器演奏,参加学校组织的戏剧演出。这些兴趣爱好的培养,为张灿玾日后广泛涉猎,各科打下了基础。
1943年下半年,迫于环境,他结束学校生活,回家跟随祖父与父亲学习中医。父亲教读《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濒湖脉学》及《医宗金鉴》中临床各科《心法要诀》等,要求张灿玾熟练背诵。对《黄帝内经》、《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等经典医籍,亦选出部分重要条文,让他熟读,并参阅明、清以来重要医籍加以理解。当其祖父与父亲诊病时,张灿玾则认真学习老人诊疗技术及方法,并负责司药,对饮片的加工炮制、丸散膏丹的制作、药材质量的优劣及真伪鉴定的一般知识,均需掌握。
添加了明矾的油条虽然颜色也较为黄亮,但外形比没有添加明矾的油条略大。这样的油条需要用力扯才能撕开,撕开后里面的面色发白发青,入口时略微有点发涩发苦,而且面皮较硬,嚼起来比较费劲。
如何自制可口的油条
一名专门制作早餐的厨师介绍,在家里制作油条时,为了让油条膨大酥软一些,可以在和面时将食用苏打粉、精盐、鸡蛋、色拉油、牛奶和水充分搅散后,再加入面粉,喜欢甜食的人还可以加入适量白糖。和面时需按由低速到中速搅拌的顺序,然后再揉面醒面,等待充分发酵后炸制。
这样制作出来的油条食用既安全有保证,口感也松软可口。
相关新闻:注意 苏州这个菜场卖的黄瓜检出禁用杀虫剂
苏州高新区恒隆快餐有限公司、苏州利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使用的部分餐具检出含有大肠菌群,王锋(娄门集贸市场南区68号摊位)售卖的黄瓜含有禁用杀虫剂克百威。近日,市食安开展食品安全日常监督抽检总计555批次,7批次不合格。
据悉,针对乳制品、调味品、餐饮具、粮食加工品、肉制品、速冻食品等品种,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开展食品安全日常监督抽检。各区加大抽检力度,其中乳制品(以三聚氰胺为主)、调味品(以铅、总砷、苯甲酸等添加剂及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为主)等产品全部合格。
但苏州高新区恒隆快餐有限公司、苏州利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使用的部分餐具检出含有大肠菌群,王锋(娄门集贸市场南区68号摊位)售卖的黄瓜含有克百威。据悉,克百威是广谱性杀虫、杀线虫剂,能被植物根部吸收,并输送到植物各器官,以叶缘最多。
它与胆碱酯酶结合不可逆,属于高毒杀虫剂。此次在黄瓜中检出的克百威属于农药残留。针对发现的不合格产品,相关部门组织了现场核查处置,认真排查相关企业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对不合格食品和相关产品涉及的生产经营单位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瞧仔细了 山西这2批次桶装水不合格
27日,山西省食药监局公布饮料类专项监督抽检结果,“清凌凌”饮用山泉水中铜绿假单胞菌超标,“丽源”饮用纯净水中耗氧量(高锰酸钾消耗量)超标严重。
据不合格名单显示,“清凌凌”饮用山泉水和“丽源”饮用纯净水均为桶装水,分别产自山西省平陆县万家怡天然矿泉水厂、朔州市平鲁区丽源纯净水厂。
值得注意的是,“丽源”饮用纯净水中的耗氧量竟高达323.0mg/L,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限量值2.0mg/L。据悉,耗氧量为每升水中在一定条件下被氧化剂氧化时消耗的氧化剂量。造成饮用水中耗氧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的结果。
对于“清凌凌”饮用山泉水中铜绿假单胞菌超标的原因,食药监局分析称可能有三点:一是原料水体受到感染;二是生产过程中卫生控制不严格,杀菌不彻底;三是包装材料清洗消毒有缺陷。
针对抽检中发现的2批次不合格产品,山西省食药监局已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责成相关市局及时进行核查处置,采取封存、下架、召回问题产品等措施防控食品安全风险,督促企业查找原因,消除隐患。
食药监局提醒消费者,如果在市场上发现被通报的不合格食品,可拨打12331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