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社区养老做出新探索 让老人学上网玩微信

青岛社区养老做出新探索 让老人学上网玩微信

日期:2017年11月23日,星期四,4时 / 作者:医生

  生活条件好了,物质关怀之外,老人更缺情感抚慰。青岛社区养老做出新探索,让独居老人担任楼长、组织活动,忙起来就不瞎想了;社区、老年大学教爷爷奶奶们玩微信,发朋友圈、视频聊天,老人们与时俱进潮起来了;组织幸福家庭评选,弘扬孝道,鼓励子女常回家看看,让老人们心里暖起来。

  74岁的于奶奶,最近得奖了。于奶奶住在青岛市市南区珠海路街道东海中路社区,她加入了社区的巧手工作室,在市里的剪纸、丝网花比赛中拿了多个奖项。

  在社区大厅里,记者看到了于奶奶得奖的照片,照片里她笑得很开心,满头的白发在获奖者中最为扎眼,但没人看得出她是个独居老人。

  3年前相依为命的女儿突然去世后,她几近崩溃,“感觉简直是天塌了”,说着于奶奶眼泪流了下来。但现在,她还有些忙,忙到没有时间让脑子胡思乱想。这个让于奶奶忙起来的人就是东海中路社区居委会主任张波:“社区里可热闹了,活动多,走出来精神就不空虚。”

  让老人忙起来

  独居的于奶奶当楼长、搞活动,走出来就好了。东海中路社区刚推行智能手环的时候,要给社区内的老年人配发。送到于奶奶手上的时候,她却连连摇头拒绝。问原因,也是支支吾吾。

  最终还是张波偷偷问出了原委,于奶奶告诉张波:“我都没有人可以关联,拿着有什么用。”

  “于阿姨,我跟您关联呀!”张波二话不说,将于奶奶的手环关联到自己的手机上,自己成为于奶奶的第一联络人。

  关联上了于奶奶,张波他们可没闲着。为了让于奶奶重新过好每一天,张波想了个招,让老人忙起来,有事儿干。

  现在于奶奶是东海中路社区的楼长,活跃在社区各类活动中。张波说,“于阿姨是退休教师,有文化,平时自己一个人,身边也没有亲戚朋友,给她安排一些社区工作,让她走出来,多跟大家接触、交流,精神上就不会总是回忆不开心的事,就好了。憋着反而容易憋坏了。”

  社区内的24号院是一个老小区,饭店等经营场所比较多,也没有物业,社区就经常组织大家志愿劳动,清理一下杂草,打扫打扫卫生。往往是社区一号召,于奶奶第一个报名,“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现在腿脚还可以,能动弹就参加。”她说。

  虽然是老年人,但作为楼长,于奶奶一点也不马虎,给居民们发放通知、送慰问品等,她都当仁不让,成为楼上楼下的桥梁。今年春节前,她还给每家每户送去社区的福字、抽纸等小礼品。

  发手环容易,但与老人沟通需要用心,并不容易。张波认为,社区居家养老不是简单配备一点物品、搞一搞服务就行了,而是要有温度,尤其是让独居老人的情感有归属,“这都是我们基层社区要直接面临的问题,也是我们正在解决的问题”。

  让老人潮起来

  教会大爷大妈用微信,加好友发朋友圈玩得溜。聊语音、看新闻、发照片、视频聊天……这些原本在年轻人中流行的生活方式,市南区珠海路街道汕头路社区的老年人玩得也很“溜”。

  “以前总说孩子只知道低头看手机,没想到自从在社区学会使用智能手机以后,我也摇身一变‘低头一族’了,跟孩子也更有话题了!”汕头路社区的谢炼笑着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