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健品行业演义 保健食品的高速发展期

中国保健品行业演义 保健食品的高速发展期

日期:2017年11月23日,星期四,18时 / 作者:医生

  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开始流行以中草药为原料的“滋补保健品”。为了规范市场秩序,卫生部1987莫am卫药字第70号文件颁布的《中药保健药品的管理规定》于当年10月8日实施(共计622字)。“中药保健药品是指对人体有一定程度的滋补营养,保健康复作用,长期服用对人体无害的药品。”由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中药保健药品的管理规定》的颁布大大鼓舞了企业的投资热情。

  中药保健药品的高额利润和相对较低的政策和技术壁垒,中华大地涌现出了无数家保健品生产企业产品多达28000多种年产值达三百多亿。

  1993年起媒体对部分保健品的虚假、夸大宣传假冒违劣产品进行曝光,1994年媒体对保健品的狂轰滥炸,使之开始逐渐走入阴影。1995年到1998年是我国保健行业发展的低谷,企业数量和销售额大面积萎缩。

  1987-1995年 我国保健品市场问题频出期

  1、由于“药健字”产品的营销已经制造了“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错误概念消费者关注的不是预防疾病而是产品的治疗效果,于是市场问题频出。

  2、建立在广告轰炸和营销概念策划的基础上的中药保健药品行业难以支持长久发展。

  3、缺乏市场监管法规,农、林、牧、渔、科技等部门都可以为自己“三产”的保健品批准上市(甚至出现过“电健准字”批号)。过低的市场准入门槛使得大批跟风企业加入,假、劣产品横行 。

  4、中药保健药品的信用危机导致保健品市场的大幅滑坡,造成接下来1995年到1998年我国保健行业发展的低谷期,企业数量和销售面积大面积萎缩。

  1987年到2003年在历时十六年的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白发变黑、齿落更生的夸大宣传,广告的狂轰乱炸后,无毒副作用的保健品强于药品的概念被社会广泛认知。

  1987年宗庆后组建“娃哈哈”

  1987年的,宗庆后在杭州市成立的一家名叫娃哈哈的校办厂,由于了解到我国三亿多儿童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厌食、偏食现象相当普遍,于是在1988年,“全面促进儿童食欲”的娃哈哈儿童营养液上马,并打“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语,当时娃哈哈的账户中只有十万元,宗庆后却把它全部投进了公关策划和广告宣传,由于当时中药保健品刚刚被公众所接受广告效应很快使这家小工厂开始以众多的中药保健品企业中脱颖而出。

  1990年娃哈哈的产值及突破了亿元大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991年,宗庆后瞄准瓶装水市场,娃哈哈纯净水诞生。有经济学家曾认为娃哈哈纯净水的出现是宗庆后搭建商业帝国最重要的一块砖。

  1999年获得美国绿卡。

  2010年荣登胡润全球百富榜内地榜首。

  1988年怀汉新推出“太阳神口服液”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的爱天长地久”,这首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企业形象广告歌,曾红红火火唱响全中国,1988年,太阳神在东莞黄江起步,靠五万元借款起家。1993年在短短五年的时间以10毫升的口服液红遍全国,创造了年销售额13亿元,利润高达3亿元的神话。

  太阳城作为国内企业第一家全方位导入ci的企业,以出众的包装盒独一无二的知名度成为当时国内保健品行业的龙头老大,1993年,太阳神吹响了多元化发展的号角,接连上马了包括房地产,石油,边贸,酒店业,化妆品,电脑等在内的二十多个项目, 在全国各地进行大规模的收购和投资活动,短短两年间,投资全部打了水漂。

  1995年底,太阳神在香港股价直跌。

  1997年亏损1.59亿元,市场销售也继续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