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疼眩晕 罪魁祸首竟是颈椎病

日期:2018年01月06日,星期六,10时 / 作者:医生

  相信很多人都有头疼的经历,头疼这种症状是很常见的,一般导致头疼眩晕这种症状的原因有很多,普通的感冒发烧也会让我们出现这种症状。头疼眩晕一旦发作起来让人十分难受,都想尽快治好,摆脱头痛。

  头疼竟然是颈椎病

  或许你从未想到,头痛竟然是因为颈椎病。在近日,重庆的一位李大妈,长期的头痛眩晕,多次诊断都没有结果,之后到重庆的一家医院诊治。经检查,被怀疑是颈椎病,后来经过确认,李大妈被医院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这种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种,主要是由于人体的椎动脉受到压迫,导致功能失调,从而会产生一些症状。

  颈椎病为何会头痛,治白发网为你解惑

  这个结果让人很是不解,李大妈本人也是无法理解。颈椎病一般都是脖子疼,为何自己会出现头痛的症状?原来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会出现头痛症状,主要是颈椎病导致椎动脉痉挛,引起枕大神经缺血,从而出现枕大神经所支配区的头痛现象。

  头痛是这种疾病患者的典型症状,是间歇性的跳痛,会有灼热感,有些人痛觉敏感,摸头部就会感到明显的疼痛。这种疼痛一般都会伴随着眩晕。

  颈椎病有什么危害

  生活当中,很多人不把颈椎病当回事,以为只是会疼一阵子,过会就会好了。因此,对颈椎病的一些小症状漠不关心。其实颈椎病的危害是很大的。若是长期如此,不注重调理,到最后压迫到神经再护理就晚了。

  根据相关统计,大约有90%中风患者有颈椎病。长时间不治疗,可能导致突然猝倒,若是正在开车途中,那就会十分危险。除此之外,颈椎病还可能导致脑梗塞、脑萎缩等,这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很是不利。

  有很多患者对颈椎病不够重视,没有及时治疗,严重的还会导致双侧上肢瘫痪或者是大小便失禁,这样就悔之晚矣。

  颈椎病预防很重要

  颈椎病危害很大,在这里,治白发网提醒大家,预防颈椎病很关键。在生活当中,我们要注意多活动颈部,在长时间看书或者玩电脑的时候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若是坐的时间过长,可以起来做一些颈椎操,这样来活动颈椎。平时也可以抽时间进行一些体育锻炼,这样可以活动脊椎,保持身体健康。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调整枕头的高度,选择合适的高度,对颈椎来说很重要,一般仰卧时枕头高度是自己一个拳头的高度就好,在侧卧的时候,高度大概是自己一个半拳头的高度。这样对颈椎更好。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整。

适度饮酒对身体有利不 专家各抒己见

日期:2018年01月06日,星期六,8时 / 作者:医生

  近段时间,就针对于葡萄酒会不会影响健康这一说法有受到了很多科学家们的质疑,2016年对于87项酒精与死亡率的长期研究进行的多元分析发现,有很大部分关于健康影响因素都出自于本次的调研方案中。

  “适量的喝酒对身体好”这样的想法在一些酒类营销中经常强调,许多医学以及营养界和许多科学人士也经常提到,并且他们也真的能够做到拿出很多科学研究出来的成果在辅佐这种说法。对于这样的说法真如传说中那么可靠吗。

  喝一杯葡萄酒对身体是有利还是有弊呢

  这么多年,只要是提到适量喝酒就总不会离开各种各样的健康理由,其中就涵盖了什么可以降低得心脏病的说法,还有会让人延年益寿的好处等等。

  然而,最近,葡萄酒与健康这一话题再次引起了质疑。2016年对于87项酒精与死亡率的长期研究进行的多元分析发现,很多健康因素可能源于调研方案的设计缺陷。

  比如说,很多研究将适度饮酒者与“当前”滴酒不沾者进行比对,而后者还包括了曾经酗酒,现在戒酒的人士,以及出于自身健康原因完全不能喝酒的人。这些都是影响调研结果的潜在因素。在纠正了这些偏差之后,研究作者发现并无证据可以证实适度饮酒对健康有好处。

  然而,争论远远没有结束。

  前几天,美国心脏病学院期刊发表了一项研究报告,结果显示,少量或适度饮酒能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适度饮酒指男子每周饮酒不超过14个单位,女性不超过7个单位,英国1个单位饮酒量等于8克酒精)。

  研究引用的数据源自1997-2009年对33.3万多人的追踪调查。这些参与调查人员中,约3.4万人在8年调查期间死亡。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中,少量——适度饮酒者比滴酒不沾者少25%。

  研究人员对于此次酒精与健康的调查非常谨慎,比如,不喝酒的群体只包括终生不饮酒者,将先前酗酒或因病不能饮酒者排除在外。

  研究作者之一Sreenivas Veeranki博士称:“我们的结论明确显示葡萄酒饮用与心血管健康之间是有关联的,随着酒精摄入增加,首先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稍有下降,其次,适度饮酒确实对心血管有保护效果,但是过量饮酒或酗酒就有害了。

  维多利亚大学CARBC成瘾研究中心主任Tim Stockwell是2016年多元分析的负责人之一,他对上述研究结果表示不信服。他承认这项最新研究解决了先前研究存在的弊端、问题,但也仅仅是一部分。

男子通宵吃54根冰棍致肾衰竭 吃冷饮注意事项

日期:2018年01月06日,星期六,6时 / 作者:医生

  每年到了三伏天天气就变得非常的热,这个时候很多人都采取不同的降温方法,不过今年的三伏天尤为炎热,冷饮已经成了必不可少的降温方法,而在7月22日发生了一件吃冷饮致肾衰竭的事件,到底是怎么吃冷饮才能出现这种情况?治白发网带您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

  通宵吃了54根冰棍被送医院抢救

  2017.7.22日上午,浙江衢州的郑某,因为天气太热自己一个通宵吃了54根冰棍,吃完没过多长时间就被送到了医院,经医生检查发现冰棍食用太多竟导致了肾衰竭,晚一点送到医院小命就丢了。而郑先生本人至今还是比较懵的,因为他没有想到平时常有的抽烟喝酒吃冷饮的习惯竟送他进了医院。

  给郑先生检查的医生说“郑先生这种情况属于急性肾衰竭。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以后会发展成慢性肾脏病,而这种慢性肾脏病需要血液透析,郑先生本人送的及时才救回一条命”。治白发网在此要提醒大家,夏天即使再炎热,切忌不能吃太多的冷饮,因为吃太多冷饮会给我们的肠胃带来很大的负担,如果吃太多严重的话就会出现郑先生这种情况。

  炎热夏季吃冷饮有何讲究?

  1、冷饮的食用时间有讲究

  很多人认为夏天炎热,冷饮想吃就吃,可是事实并非如此,严格来说,我们平时空腹、饭后其实都不是吃冷饮的最佳时间,因为这个时间段吃冷饮会对肠胃造成一定的负担。而我们最佳的吃冷饮时间应当选择饭后半小时或者是午睡过后吃比较好,如果饮料带冰块的最好是在下午三点左右喝比较好,因为,这个时间段正式人体阳气旺盛的时候,不容易伤害身体。

  2、喝冷饮的速度不能快

  夏天很多人在出了一身汗的时候,喜欢喝冰镇的饮料来减少热度,这样的做法确实能够实现短暂的凉爽,但是对肠胃的刺激非常大,为了避免肠胃损伤,治白发网建议大家在喝冰镇饮料的时候一定要慢慢喝,而如果在吃固态的冰块时候,可以先将冰块放在嘴里,然后等饼慢慢融化并接近体温时再慢慢的吃下去,这样可以避免刺激到咽喉。呼吸道和大脑血管。

  3、吃冷饮切勿贪多

  很多人觉得在炎热的情况下,吃一根冰棍根本没有起到很好的降暑效果,因此,会连续着吃,却不知这样已经让你的身体慢慢受到伤害。正确的食用方法是一次别吃超过2根,喝冷饮也要控制在150ml左右,瓶装的饮料每次别喝超过半瓶。

部分药品价格成倍上涨 供需关系紧张

日期:2018年01月06日,星期六,4时 / 作者:医生

  据治白发网了解,复方甘草片、红霉素眼膏等很多药品都是家庭常备药,这些药品对于预防蚊虫叮咬,小病小伤都有着不错的功效,而在以前,这些药品的价格只有几毛钱。但从现在的药品市场价格来看,有些地方,这些从前价格很低的药品,如今都成倍上涨,甚至在一年内价格都能翻涨二十倍,紧张的供求关系让人感叹。那么,为何药品价格上涨如此之快?从前的便宜药品都去哪儿了?

  郑州张女士最近眼睛上火,去社区医院准备买点红霉素眼膏用,但却被商家告知已经断货,并且什么时间能有货还是个未知数。于是张女士跑了好几家药店,终于才买到红霉素眼膏。但是让她意外的是,原来几毛的红霉素眼膏,如今的价格已经到了四块多,虽然价格也不是很贵,但是这样的药品价格增长,总的来说,还是心理很不舒服的。

  治白发网相关工作人员在本地走访,发现价格上涨的药品不仅仅是红霉素眼膏,一些平常会用到的药都有一定的价格上涨,而复方甘草片、谷维素等药品价格更是成倍上涨,以前只有六毛钱的谷维素片现在的价格已经到了八块五,以前用于治疗冠心病的立普妥价格只有每盒七元,而现在已经到了六十元每盒,可以说增长幅度十分令人震惊。

  事实上,不仅仅是郑州、江苏等地。全国各个药房都曾经被爆出药品价格增长的事例。早在2015年,安徽省就曾经爆出平阳霉素价格暴涨,当时有名13岁的小患者急需这种药品,但是整个安徽省该药也只有4盒。而在2016年,溴吡斯也被热议,很多重症肌无力患者都需要这种药品来救命,一度将该药从原本的三十三元炒到了二百八十元,可以说高价售药让多数人都难以接受。

  有专家表示,廉价药品价格增长如此让人震惊,不排除有些企业通过垄断的手法来干扰市场秩序,从而使得药品价格出现暴涨的局面,而有关人员则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利润。比如某段时间也同样是突然涨价的鱼精蛋白,该药品只有北京和上海两地生产,而当两家联合起来垄断市场后,只会增加政府和社会的压力,这样只有涨价。所以,垄断因素也是药品价格上涨不可忽视的因素。

  除了垄断,还有一部分市场行为也会影响药品价格。比如当原材料以及人工、物流这一块价格不断上涨,但是药品还是原来的售价时,药企就会面临停产的局面。企业停产也就会使得市场药品资源紧缺,这个时候药品涨价也就成了必然。也有专家表示,廉价药品一直都是赚不到钱的赔本生意,虽然功效作用较好,但是对于企业而言,是一种赔本的买卖,虽然很多商家想做好事,但是也要考虑到自己的实际发展,所以久而久之,廉价药越来越少。

  而有些企业厂家在无利可图的时候,也会使用起“换瓶不换药”的套路,即便是同一种药品,用新包装、新名称就可以让加个翻倍增长。这样,此前的廉价药有了替代品,但是价格却长了很多。所以,当产品不断更新包装时,它的价格也会发生变化。比如消炎药,从前的四环素只有几毛钱,后来换成了阿莫西林,价格就变成四五块,等到了头孢的时候,售价已经

你“追”的进口蜂蜜 营养没想象那么好

日期:2018年01月06日,星期六,2时 / 作者:医生

  有“蜜中极品”之称的麦卢卡蜂蜜,名气一大也招来了不少“李鬼”,国家质检总局在检测中发现了多批次麦卢卡蜂蜜掺假。价格较高的进口蜂蜜品质就有保障?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专家告诉你答案。

  进口蜂蜜营养更丰富?

  在许多消费者看来,“洋蜂蜜”虽然价格高,但品质好,营养也会更丰富,事实果真如此吗?

  江苏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专家介绍,蜂蜜品质多与采蜜环境相关,不同品种蜂蜜的最大差别,在微量元素或维生素方面,因花粉不同,在蜂蜜颜色和风味上也有差异。不过,百花蜂蜜、汪氏蜂蜜、知蜂堂,以及江苏南京的老山蜜等中国名牌蜂蜜,在基本营养指标方面与进口蜂蜜极为相似,消费者千万不要用“贵”来判断蜂蜜品质的好坏。

  进口蜂蜜品质更纯正?

  来自检验检疫部门的消息显示,近年来有多批次进口蜂蜜在检测中发现了掺假、菌落总数超标等问题,食用微生物超标的蜂蜜,极有可能会破坏肠道里正常的菌落环境,引起腹泻、损伤肝脏等身体器官。去年天津检验检疫局在对一批来自俄罗斯的1460千克进口蜂蜜进行检测时发现,兽药残留含量不合格,最终按照相关法规对其进行了销毁处理。

  麦卢卡蜂蜜是极品?

  在众多的进口蜂蜜中,有着“蜜中极品”之称的麦卢卡蜂蜜名气最响。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新西兰一家蜂农协会此前的统计,新西兰每年只出产1700吨至2000吨的麦卢卡蜂蜜,可在全球范围内,每年以麦卢卡名义出售的蜂蜜高达1万吨以上。这也意味着,每5瓶麦卢卡蜂蜜中,只有1瓶是正品。

常吃炸鸡喝蜂蜜 8岁女孩发育过快已来例假

日期:2018年01月06日,星期六,0时 / 作者:医生

  这几年,每年暑假都是对孩子体检的高峰期,尤其是测试骨龄必不可少。近期,来到黑龙江儿科体检的一名8岁女童,医生惊讶的发现她已经来过初潮,在这里,治白发网提醒大家,孩子发育过快,并不是一件好事。

  8岁女孩发育过快已来例假

  最近,一个身高身高134厘米的8岁女童来到医院检查,经过检测,发现她的骨龄达到了12岁,且已经来了月经。女孩的母亲说,孩子从小很挑食,最喜欢吃快餐,尤其是薯条、炸鸡等油炸食品,几乎天天都吃。半年前女孩经常腹痛便秘,家人就每天泡蜂蜜水帮她调理肠胃。

  经过再次检查,女孩的骨骼年龄确实已达12周岁,性发育已达Ⅳ期。按照现在的骨龄推算,如果完全不进行干预,她的成年身高基本达不到150厘米。孩子属于性早熟,现在进行干预已经稍迟,只能用生长激素和抑制性发育药物,以及结合营养运动管理来尽量促进其长高。

  治白发网表示,参照统计表,我国8周岁女孩的平均身高是128.5厘米,这个孩子确实超高。但她的骨骼年龄已达12周岁,而骨骼年龄才代表生物学年龄,也是估算身高是否达标更准确的参照物。因此,按照孩子的骨龄,她目前的标准身高应该是152厘米,已经足足落后了18厘米。

  专家:长太快或因性早熟要及时干预

  大多数来测骨龄的孩子都是因为长高太慢,但事实上如果长得太快,也不能忽视。很大一部分孩子长太快,是因为性早熟。性早熟是影响孩子成年后身高的重要因素,性早熟初期激素增加,孩子在出现第二性征的同时身高也会长得比同龄人快,但骨龄提前会导致后续生长潜力下降,骨骺提早闭合,孩子的身高可能就将永远定格了。女孩8周岁以前、男孩9周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都属于性早熟,但早期可以通过抑制性发育的药来延缓其性成熟,部分儿童加用生长激素促进身高生长。

  治白发网提示,导致孩子性早熟的原因很多,现在家长非常重视给孩子补充营养,尤其常吃一些高蛋白和油炸食物,促进孩子的性激素分泌。同时,环境污染、食品添加剂、孩子不与父母分床睡等也可能导致孩子性早熟。另外,现在孩子能够接触到的信息非常丰富,心理年龄大也会影响其生理发育,家长应引起重视。

  青春期是第二个长高高峰期,平均可长高25到30厘米,大部分儿童青春期持续3到4年,但有一部分孩子在这一阶段性发育过快,2到3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完成青春发育。虽然似乎每年生长不慢,但其实个子生长的时间缩短了,最终也会影响身高。因此,建议青春期性发育进展过快的孩子,需要每三四个月复诊,密切监测骨龄动态进展,以便及时干预。

  在这里,治白发网要提醒广大家长,希望孩子营养全面纵然是好事,但是拔苗助长只会危害孩子的健康。过快发育对于孩子来说,不是一件利于健康的事情,希望广大家长科学安排孩子的饮食,多带着孩子进行户外运动,既增进亲子感情,还有利于大人与孩子的健康,一举多得!

男子吃苋菜直接下咽 结果2个鱼钩卡在咽喉

日期:2018年01月05日,星期五,22时 / 作者:医生

  吃饭时细嚼慢咽,不仅对牙齿好、肠胃好,而且还能够察觉有没有误食了异物,但是很多人都没有做到这点。最近就有一男子误吃了2个鱼钩。

  吃进一个怪东西 结果胸疼难忍

  本月23号早上五点多的时候,一名刘姓的老头在家吃早饭,这个时候刘老头的老伴端上来一盆刚刚炒好的苋菜,因为刘老汉着急出去,就很快的将菜吃下去了,根本没有嚼。

 

  忽然,刘老头就感觉有东西堵在胸口,非常难受,这个时候,想吐出来时却发现嘴巴旁边还有根白线,原来白线的上还系着一个鱼钩!

  这时候,老头拽了下白线,谁知道,鱼线不动,而自己的胸口却非常的疼痛,疼的汗都掉下来了,家人发现后,立马送刘老汉上医院了。

  原来是鱼钩卡在咽喉里

  刘老汉在医院消化科进行治疗,首先做了胸部X片,这个时候才发现,原来吃进去的是鱼钩。

 

  医生用胃镜看到,这个鱼钩就在食管距牙齿部位的20cm处,先用异物钳夹住钩尾,但鱼钩的倒刺死死地卡在食管壁上取不出来。没有办法,医生只能够先将口腔处鱼线剪断,送入食管,再用异物钳夹住钩尖,顺着倒刺缓慢拉出鱼钩和线。异物取出来后,发现鱼线竟然长约20cm,鱼钩也有2cm长。

  差点酿成大祸

  这真的是太吓人了,医院说,幸亏发现的及时,就医的也及时,鱼钩只是划伤了刘老汉的食管。如果上医院晚了的话,很有可能就会引起食管大出血,随时危及到刘老汉的生命啊。

  到底刘老汉是如何把这鱼钩吃到肚子里面的呢?据了解,远离刘老汉的家住在农村,自己家里就有一个小菜园子,那天吃的苋菜就是在菜园子里面摘的。而且,刘老汉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常常都是凌晨两三点的时候去河里钓黄鳝,钓黄鳝的鱼钩也比较特别,一根鱼线两头各系着一个鱼钩。

 

  这次吃到肚子里面的鱼钩,很有可能就是刘老汉不小心把钓黄鳝的鱼钩丢在了菜园里。而他的老伴摘菜、洗菜甚至炒菜时也没有发现。真的是粗心的一大家啊,幸好没有什么大事情,不然真的是后悔都来不及了啊。刘老汉说,经过这次教训啊,下次吃饭一定要注意了,再也不能这么大意了。

  治白发网提醒大家,我们吃东西一定要细嚼慢咽,这不仅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营养,保护牙床和牙龈,控制血糖等等,更能够发现有没有吃到不能够吃的食物。

揭秘“假花椒”真相 一斤花椒杂物占了近一半

日期:2018年01月05日,星期五,20时 / 作者:医生

  近日,市民亓先生致电本报记者,称他家里30元一斤买的花椒中有很多杂物,有中药材“木料”,还有盐水泡过的绿花椒。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八里桥、七里堡等批发市场上花椒中掺假的现象屡见不鲜,且价格相差一倍多,便宜的25元一斤,贵的60元一斤。

  【市民举报】 30元一斤的花椒,杂物占了近一半

  “我家人在匡山小区附近的农贸市场上买到了掺假的花椒,里面有用盐水泡过的,还有用‘木料’掺假的。”近日,亓先生致电记者,称儿子在附近农贸市场上买的30元一斤的花椒有一半是假的。

  记者拿到亓先生所说的掺假花椒后,尝了一个发黑的花椒后发现确实非常咸。亓先生介绍,一些人为让花椒多卖钱,一般不等花椒长熟就摘了,然后把花椒泡在盐水中,浸泡大约一个月后再拿出来晾干,这样花椒里面的籽就不会掉出来了,比较压秤。“用的盐也不是我们平时吃的盐,而是比较便宜的工业盐。”亓先生说。

  据了解,工业盐又称亚硝酸钠,用途为建筑施工,制造染料、防锈剂,大量用于印染、漂白等方面,一旦食用,将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长期食用工业盐可出现头晕、头胀、耳鸣等症状,严重时发生抽搐、昏迷,甚至引起死亡。

  记者随意抓出一些亓先生提供的花椒,有七八十粒,从里面挑出20多个“木料”,还有近20个盐水泡过的花椒,杂物的比例占了近一半。

  【记者调查】 市场上的花椒,价格从25元到60元不等

  近日,记者在八里桥蔬菜批发市场转了一圈后发现,商户售卖的花椒价格不一。记者观察45元一斤的花椒,发现里面有亓先生所说的杂物,并且花椒的颜色也不一样。

  在八里桥市场,商户的花椒价格一斤在45元到50元不等。记者发现50元一斤的花椒里面也有杂物,但是比其他价格便宜的要少。

  记者在七里堡市场询问了近20个商户,发现花椒价格差别比较大,贵的60元一斤,便宜的25元一斤。

  在一户自称是纯花椒的摊位前,记者购买一商户一两花椒,询问为什么市场上的花椒价格差别这么大。在交谈中商户透露,市场上很多花椒都掺假,单纯从价格上区分就能知道花椒掺不掺假,一样的花椒不可能有的卖60元,有的卖25元。

  记者在买的三份样品中发现,60元一斤的花椒都开口,没有杂物,并且味道比较纯正。50元一斤买的花椒,里面有杂物,但是比例不是很大。25元一斤买的花椒,里面的杂物比例比较大,占了一半左右,并且花椒的颜色都不一样。

  【业内爆料】 花椒掺假几成行业“潜规则”

  一位长期买卖花椒的业内人士透露,花椒掺假在业内已不是什么新闻了,很多人都这么干。枣庄滕州有全国最大的干货批发市场,那里面很多的掺假花椒都是从陕西运去的,陕西的花椒贩子大多是把花椒杆和花椒叶打碎后掺在花椒里,当地农民在收获花椒时会把花椒杆和花椒分别存放,这看似不值钱的花椒杆,一斤也能卖个1元左右,而它唯一的用途就是压秤。

  市场上花椒掺假到底有几种方法?以前在老家莱芜种过花椒的亓先生说出了里面的道道,他说有的花椒贩子从一些中药材加工厂花很少的钱,卖厂里不要的“木料”,拿回来后掺在花椒里面卖。还有一种是掺入粉碎后的松子壳(俗称底料),这个比较麻烦,花椒贩子一般把松子壳打碎,大小和花椒一样,然后外面粘上一种东西,再染成花椒样的颜色,和真正的花椒掺在一起卖。

粮食储藏不当易生致癌物 花椒可当“防腐剂”

日期:2018年01月05日,星期五,18时 / 作者:医生

  很多市民在挑选粮油时,特别注重质量,宁可多花些钱也要选好的。可粮油买回家后,很少有人能做到科学储存,大大咧咧随处堆放,粮食变质长虫的情况十分普遍,甚至已经产生强致癌物黄曲霉素,仍在继续食用。那么,粮油应该如何正确保管,又如何鉴别质量的优劣呢?

  花椒、海带可当粮食“防腐剂”

  粮油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是老百姓的“命根子”。

  很多市民在挑选粮油时,特别注重质量,宁可多花些钱也要选好的。可粮油买回家后,很少有人能做到科学储存,大大咧咧随处堆放,粮食变质长虫的情况十分普遍,甚至已经产生强致癌物黄曲霉素,仍在继续食用。

  那么,粮油应该如何正确保管,又如何鉴别质量的优劣呢?

  本期《较真儿实验室》专家大讲堂,请到市粮食质量检验监测站站长高玉杰,为市民讲讲选购、储存粮油的注意事项。

  街头调查

  多数人不懂科学储粮

  6月24日上午,在市粮食综合批发市场门前,市粮食局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向过往市民介绍粮油质量安全标准及鉴别常识。

  在现场,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大多数人不清楚粮油的正确储存方式,而且对错误储存方式的危害并不知晓。

  到批发市场购买大米的张大娘告诉记者,为图方便,她家里会一次性买够一年吃的大米,堆放在阳台地上保存,之前就发现过大米生虫子的情况,只是倒出来晒晒再装回去。

  岁数比较小的李女士觉得,粮油只要不放在太阳下直晒,放在什么地方存储都无所谓。

  记者在对20位市民随机采访中了解到,只有6人听说过粮食存储不当会产生“黄曲霉素”,而对于“黄曲霉素”的危害,没有一个人能完整地说出来。

  为此,现场工作人员对市民们储存粮油的错误方式一一进行纠正,并讲解居家储存粮油的一些小窍门。

  讲前科普

  黄曲霉素致癌性超强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湿热地区的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几率最高,一般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中,特别容易污染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麦等产品,是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大、对人类健康危害极为突出的一类霉菌毒素。

  粮食未能及时晒干或储藏不当时,往往容易被黄曲霉或寄生曲霉污染而产生此类毒素。

  食物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与肝细胞癌变呈正相关,食用含低浓度黄曲霉毒素的食物被认为是导致肝癌、胃癌、肠癌等疾病的主因。

  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致癌物质,其致癌作用是“奶油黄”的900倍,比“3,4-苯并芘”大4000倍,比二甲基亚硝胺诱发肝癌的作用强75倍。

  黄曲霉毒素主要损伤肝脏,导致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临床表现有胃部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及肝区触痛等,严重者出现水肿昏迷,以至抽搐而死。

  专家解答

  善用天然“防腐剂”

  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正确保存粮油呢?

  高玉杰站长介绍,老百姓吃得最多的大米、面粉和食用油,保管方式各有不同。

  其中,大米应放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不宜存放在木箱中,最好盛放在瓷缸内。不要将大米放在日光下暴晒,也不能放在冰箱冷藏。怕大米生虫,可把整粒花椒拌入大米中;怕发霉,可按1公斤干海带保存100公斤粮食的比例,将其放入粮食中,七天后取出晒干,可反复利用。

  面粉除应避光通风、阴凉干燥保存外,可将整粒花椒、茴香用纱布包好,放在面粉表层。

油泼辣椒有猫腻 宝鸡店主添加罂粟壳被判刑

日期:2018年01月05日,星期五,16时 / 作者:医生

  宝鸡凤县某餐饮店为提味增香,增加顾客回头率,在其自制的油泼辣椒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罂粟壳。宝鸡凤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食品监督抽检及时发现该违法犯罪行为,积极与当地司法机关协同配合,有力查处了这起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刑事犯罪案件。

  一、基本案情

  2016年7月,宝鸡凤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在市场快速检测过程中发现,侯某经营的餐饮店用于调制面皮的自制油泼辣椒中,罂粟壳快速检测项目结果呈弱阳性,检测结果为不合格。凤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立即将该批油泼辣椒送法定检验机构进一步检验,并与公安机关展开联合调查,最终确认该批油泼辣椒中违法添加了非食用物质罂粟壳。因该案涉嫌犯罪,凤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查处结果

  该案经凤县公安局立案侦查,认为侯某涉嫌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凤县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2016年12月,当地法院作出刑事判决,侯某因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三、案件分析

  本案是一起在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典型案例。罂粟壳中含有吗啡、可待因等生物碱类物质,属于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罂粟壳只能用于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生产以及医疗配方使用,禁止非法经营、运输和使用。

  公安部1993年发布的《关于坚决制止、查处在食品中掺用罂粟壳违法犯罪行为的通知》中明确指出,罂粟壳含有吗啡等物质,易使人体产生瘾癖,对人体肝脏、心脏有毒害作用。为此,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公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食品整治办〔2008〕3号)中明确将罂粟壳列为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

  当事人自制油泼辣椒中违法添加罂粟壳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的有关禁止性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规定,在食品加工、销售、运输、贮存等过程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的规定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侯某的犯罪行为事实清楚,定性准确,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