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粉、洗洁精、洗手液、油烟机清洗剂……这些洗涤产品在操持家务时,哪样都离不了。但这些每天与我们的皮肤甚至是食物“亲密接触”的洗涤剂们,到底够不够安全呢?
昨天,江苏省质监局发布了各种洗涤用品的质量监督和风险监测结果。虽然洗衣粉、洗衣液、洗手液和餐具洗涤剂(俗称“洗洁精”)的平均合格率达到了94.7%,但暗藏风险:所有抽查的洗衣粉都检出了荧光增白剂,立白、汰渍等知名品牌也未能“幸免”;洗手液和洗洁精各有两成检出了塑化剂;油烟机洗涤剂近一半检测出醚类有机溶剂。
荧光增白剂
洗衣粉全部检出荧光增白剂
附着在衣服上可能危害健康
洗涤用品合格率不低,但风险监测中却仍出现了不少需要警示的问题,荧光增白剂最为突出。检测结果显示,20批次洗衣粉100%都含有荧光增白剂。换言之,市场上购买的洗衣粉基本都含有荧光增白剂。这个项目去年的抽检结果是53.3%,检出率同比增长了近一倍。另外,近一半洗衣液也检出了荧光增白剂,而去年的检出率只有29.4%。
荧光增白剂本身没有颜色,但在紫外光照射下能激发出荧光物质,使衣服等纺织品显得更白、更亮、更鲜艳。
“这不是真正的白,是荧光剂制造的假象。”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日用消费品中心高级工程师曲梅说,那些看起来更洁白、更亮丽的衣物不一定被彻底洗干净了,可能只是衣物上残留的荧光增白剂在紫外光照耀下反射出了蓝色或紫色的光,修正了衣物中的黄色,使衣物显得雪白,“这种干净仅仅是视觉上的效果。”
专家
厂家应在包装上明确标示
因为既能增白还能改善洗涤效果,荧光增白剂成了洗涤行业公开的“秘密武器”。目前,尚无规定禁止在洗涤用品中使用荧光增白剂,这次检测结果也显示,使用荧光增白剂在业内还挺普遍。
曲梅说,抽检的洗衣粉和洗衣液外包装上,都没有明示是否添加了荧光增白剂。生产厂家应明确标示,让消费者能自主选择,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尽量别用含荧光增白剂的衣物洗涤剂,日常生活中可以用验钞机检验,照一照就能看出来。”曲梅提醒,衣物上的荧光增白剂非常容易掉落,很有可能会附着在皮肤上,甚至被人体吸收。吸收之后,就可能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也可能成为环境的潜在污染源。
塑化剂
塑化剂超标屡教不改
在洗手液的检测中,37批次洗手液只有4批次不合格,貌似合格率不低,但去年洗手液合格率100%。如此看来,洗手液合格率出现了明显下降。质监部门表示,将加强对洗手液的监督力度。
在风险监测项目中,8个洗手液产品被检出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塑化剂。两成检出率还不算太高,但其中一家企业生产的洗手液却被“点名批评”。原来,这家名为广州市高姿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芦荟洗手液连续两年都被检出塑化剂,而且量还不少。
我们都知道地沟油危害很大,其实还有一种油和地沟油一样,都是易让人体健康受损的,这种油便是塑化剂超标的油脂,可能很多朋友认为油脂塑化剂超标是少之又少的情况,事实上并非如此,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前些天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对于市面上60多种食用油的检查报告。
今年7月,我国香港的消费者委员会(在下文中将简称为“消委会”),选择了60款市面上正在销售且十分常见的食用油作为样本,测试结果发现,这些食用油之中有41款样本中含有塑化剂,其中5款高于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的平均水平和欧盟标准上限,消委会呼吁港府早日立法,制订食用油安全标准,确保“舌尖”安全。
这次测试包括5种塑化剂,结果发现41款样本含有1款或以上塑化剂;当中3款的邻苯二甲酸二(DEHP)含量,超过行动水平0.6 -
4.2倍;1款的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的合计含量,超出行动水平约1倍;另1款的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含量超出行动水平约0.7倍。
此外,测试还发现42款样本检出氯丙二醇(3-MCPD),以及由氯丙二醇脂肪酸酯(3-MCPDE)释出的3-MCPD,每公斤检出介乎150至6800微克;有46款样本则检出基因致癌物环氧丙醇(Glycidol),每公斤67至2000微克。
消息称,部分食油在生产过程需要经过高温加工处理,期间会产生污染物氯丙二醇(3-MCPD)和缩水甘油酯(GE)。
据香港消委会介绍,研究显示3-MCPDE和缩水甘油酯(GE)在肠道水解后,分别释出有毒的3-MCPD和基因致癌物环氧丙醇(Glycidol)。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及欧洲食物安全委员会的报告,动物实验证实,长期进食过量3-MCPD会损害肾功能和影响雄性生殖系统。
世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环氧丙醇评为第2A组致癌物,即“很可能令人类患癌”。对于食用油脂中的3-MCPD及环氧丙醇含量,目前未有任何国家或地区已订定规管法例或标准。
事实上,这次在食品中发现塑化剂并非个例,2011年,台湾地区就爆出大规模塑化剂污染食品事件,2012年,酒鬼酒被曝光塑化剂含量超标……频频出现的塑化剂事件牵动着人们的神经,塑化剂究竟是什么?食品中为何屡见其行踪?我们又该如何避免塑化剂带来的伤害呢?
治白发网为您科普:塑化剂究竟是什么
塑化剂,也叫做增塑剂,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塑化剂,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可合法用于工业用途。简单来说塑化剂就是一种在塑料制品中经常用到的化学制剂。
食品中为何会有塑化剂
治白发网提醒您:塑化剂的来源大多是这些物品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塑料制品如保鲜盒、保鲜膜、指甲油塑料玩具等,里面都或多或少含有塑化剂。因为塑化剂容易溶解在食用油当中,所以在塑料包装含有超量塑化剂的情况下,食用油中就会溶解产生塑化剂。
塑化剂对人体有何危害
塑化剂是一种“环境激素”也被称为“环境荷尔蒙”,是指外在因素干扰生物体内分泌的化学物质,在环境中残留的微量此类化合物,经由食物链进入人体内,形成假性荷尔蒙,传送假性化学讯号,并影响人体本身体内荷尔蒙含量,进而干扰人体内分泌之原本机制,造成内分泌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