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款食用油塑化剂超标 教你辨别“塑料油”
日期:2018年01月05日,星期五,14时 / 作者:医生
我们都知道地沟油危害很大,其实还有一种油和地沟油一样,都是易让人体健康受损的,这种油便是塑化剂超标的油脂,可能很多朋友认为油脂塑化剂超标是少之又少的情况,事实上并非如此,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前些天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对于市面上60多种食用油的检查报告。
今年7月,我国香港的消费者委员会(在下文中将简称为“消委会”),选择了60款市面上正在销售且十分常见的食用油作为样本,测试结果发现,这些食用油之中有41款样本中含有塑化剂,其中5款高于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的平均水平和欧盟标准上限,消委会呼吁港府早日立法,制订食用油安全标准,确保“舌尖”安全。
这次测试包括5种塑化剂,结果发现41款样本含有1款或以上塑化剂;当中3款的邻苯二甲酸二(DEHP)含量,超过行动水平0.6 - 4.2倍;1款的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的合计含量,超出行动水平约1倍;另1款的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含量超出行动水平约0.7倍。
此外,测试还发现42款样本检出氯丙二醇(3-MCPD),以及由氯丙二醇脂肪酸酯(3-MCPDE)释出的3-MCPD,每公斤检出介乎150至6800微克;有46款样本则检出基因致癌物环氧丙醇(Glycidol),每公斤67至2000微克。
消息称,部分食油在生产过程需要经过高温加工处理,期间会产生污染物氯丙二醇(3-MCPD)和缩水甘油酯(GE)。
据香港消委会介绍,研究显示3-MCPDE和缩水甘油酯(GE)在肠道水解后,分别释出有毒的3-MCPD和基因致癌物环氧丙醇(Glycidol)。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及欧洲食物安全委员会的报告,动物实验证实,长期进食过量3-MCPD会损害肾功能和影响雄性生殖系统。
世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环氧丙醇评为第2A组致癌物,即“很可能令人类患癌”。对于食用油脂中的3-MCPD及环氧丙醇含量,目前未有任何国家或地区已订定规管法例或标准。
事实上,这次在食品中发现塑化剂并非个例,2011年,台湾地区就爆出大规模塑化剂污染食品事件,2012年,酒鬼酒被曝光塑化剂含量超标……频频出现的塑化剂事件牵动着人们的神经,塑化剂究竟是什么?食品中为何屡见其行踪?我们又该如何避免塑化剂带来的伤害呢?
治白发网为您科普:塑化剂究竟是什么
塑化剂,也叫做增塑剂,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塑化剂,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可合法用于工业用途。简单来说塑化剂就是一种在塑料制品中经常用到的化学制剂。
食品中为何会有塑化剂
治白发网提醒您:塑化剂的来源大多是这些物品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塑料制品如保鲜盒、保鲜膜、指甲油塑料玩具等,里面都或多或少含有塑化剂。因为塑化剂容易溶解在食用油当中,所以在塑料包装含有超量塑化剂的情况下,食用油中就会溶解产生塑化剂。
塑化剂对人体有何危害
塑化剂是一种“环境激素”也被称为“环境荷尔蒙”,是指外在因素干扰生物体内分泌的化学物质,在环境中残留的微量此类化合物,经由食物链进入人体内,形成假性荷尔蒙,传送假性化学讯号,并影响人体本身体内荷尔蒙含量,进而干扰人体内分泌之原本机制,造成内分泌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