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秋燥 早晨做对四件事秋燥不来扰

日期:2018年06月13日,星期三,0时 / 作者:医生

  随着秋季的逐步深入气温已经开始降低,但是秋季的干燥却在加重,不仅仅是天气的干燥,还有人体的干燥。秋燥不仅给身体带来了不适,还给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困扰。所以秋季在忙着滋补身体的时候千万别忘了防秋燥。那么在早晨如何预防秋燥呢?下面治白发网就和大家一同来了解早晨做些什么能够防秋燥。

  秋燥的危害

  1.对咽喉的伤害

  秋燥容易引起咽喉的干燥和瘙痒,常常出现干咳、声音嘶哑等现象,这也导致了一些人在秋季咽炎发病的一个原因。

  2.鼻腔瘙痒

  秋燥导致鼻腔黏膜干燥,继而容易出现瘙痒现象,同时鼻腔的分泌物会结痂,易发生鼻出血。

  3.容易感冒

  秋燥导致呼吸道粘膜抵抗力下降,更容易被病毒入侵,而引起感冒现象。

  4.头发枯燥

  在秋季出现脱发的人群不在少数,因为秋季人体的气血循环差,头发缺乏气血的荣养,自然容易发生干枯、脱发和变黄现象。另外,一些干性皮肤人群,在秋季发生头皮屑现象也常见。

  5.便秘

  秋燥容易导致人体内的水分减少,同时因为秋季人体出汗少,不容易口渴,这也给便秘的出现制造了机会。

  6.口臭问题

  秋燥带来的最明显问题之一便是口臭,秋燥导致人体的胃肠道功能失调,如胃火大、便秘等都容易导致口臭、口腔溃疡发生。

  7.嘴角溃烂

  通常大家都认为春季才会发生嘴角溃烂、口角炎现象,其实秋季也容易发生。通常表现为唇部和口角潮红,影响说话和吃饭。

  8.皮肤细纹

  秋季人体的皮肤在干燥的外界环境下细胞中的水分也会流失,发生干燥、细纹、色斑等现象。甚至一些人在秋季会因为秋燥而发生皮肤瘙痒,所以防秋燥是秋季养生的第一要素。

流鼻血怎么办 女人这洞里流血吓坏家人

日期:2018年09月20日,星期四,17时 / 作者:医生

  秋季到了,空气中的湿度明显降低了,这个时候出现嘴唇干裂,流鼻血的现象非常多,因此在秋季大家一定要注意预防秋燥,多喝水,多吃一些水分多的水果,下面就为大家讲讲流鼻血怎么办的相关知识。

  记者最近在医院皮肤科了解到,一些市民感到最近皮肤变得容易敏感,甚至起皮脱屑。此外,有不少市民反映口唇干燥或裂口,大便干结。对此,医院专家提醒,为防秋燥伤人,市民在增强身体锻炼的同时,应注意饮食和精神调节。

  流了一路鼻血吓坏家人

  “昨天回家开车路上觉得鼻子很痒,就一直揉,然后就流鼻血了,我女儿坐在旁边看见吓坏了,一直问妈妈你是怎么了,我拿着纸巾擦了一路,到家的时候一照镜子,发现我脸上鼻子嘴巴周围都挂着血条呢。”昨天下午,记者在方回春堂下沙馆门诊遇到了前来就诊的程女士正在向医生讲述自己的症状。

  “是不是我揉鼻子揉得太厉害了啊?反正我平时从来不流鼻血的。”程女士说。

  医生告诉程女士,她这是典型的“秋燥病”,由于此时的天气早晚温差大,天气比较干燥,人体水分很容易流失,加上补水不及时,就容易出现上火的症状,“每个人症状大都不同,程女士的症状是流鼻血。”

  在方回春堂的门诊,记者还碰到一位戴着口罩一直咳嗽的患者,她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老是感觉嗓子干痒,一感觉到痒就想咳嗽,咳起来就没完没了。”

  方回春堂下沙馆的老中医狄永清告诉记者,“秋燥”是指因空气干冷而引发的头痛、流泪、咽干、鼻塞、咳嗽等一系列症状。初秋之后虽然天气一天比一天凉爽,但也经常有“秋老虎”光临。这段时间空气干燥,“秋燥”便不请自来,它常损伤人体的津液,引起皮肤干燥、舌红少津、毛发干枯、大便干结、口鼻咽干、胸痛干咳、少痰等症状。

  中医认为,“燥”是秋季最易伤人致病的邪气,夏热之余气还没有消失,加上秋季干燥的天气使人体水分迅速流失,容易使人感到口鼻干燥、嗓子干痒、大便秘结、皮肤干甚至皲裂。

  防“秋燥”要多补水

  流鼻血、干咳、掉发等都为“秋燥”的典型症状。

  那么,如何防秋燥呢?狄医生建议,这段时间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以外,应对秋燥适宜由内养外,正确饮水是最好的办法。

处暑养生 早睡早起多喝水坚持锻炼补阳气

日期:2018年07月02日,星期一,19时 / 作者:医生

  每年处暑一到,就代表着秋天即将到来。而今天是处暑,天气非常的干燥,很多人不能适应这样的天气,那么处暑该如何去养生呢?处暑需有哪些养生常识要注意的呢?下面大家跟着治白发网一起来看看吧!

  处暑养生

  一、早睡早起,睡好子午觉,保持充足睡眠

  处暑节气正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中阴气增强,阳气减弱,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秋乏”也就随之出现。而睡眠不仅可以消除疲劳,还能使大脑、身体得到充分休息,是养生美容的重要方法之一,应充分利用睡眠来调养身体。

  二、多喝水、多喝粥,预防秋燥美容颜

  处暑后,天气较为干燥、少雨,人体会因此不适,发生诸如皮肤紧绷、起皮脱屑、毛发枯燥、嘴唇干燥或裂口、大便干结等秋燥现象。而、多喝水、多喝粥正是预防秋燥的好方法。

  三、保护脐部,预防疾病

  处暑节气过后,天气渐凉,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如果对脐部防护不当,寒气都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引发身体不适。而寒气如果在小腹部位积聚太多,还会导致各种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方面的疾病。

  四、少吹空调、少开电扇保健康

  处暑时节早晚温差较大,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很容易发作,也是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塞、中风等疾病的高发期。而经常吹空调、吹电扇,很可能引发肩周炎、颈椎病、痛风等毛病;还可能导致腹泻、胃炎和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五、要坚持适量锻炼

  锻炼活动是养生的重要一环。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

  六、贴秋膘要循序渐进

  进入初秋,夏天里比较差的食欲逐渐好转,人们开始主动或被动地贴秋膘,以便为应对秋冬的寒冷储存能量。但是,处暑节气时人的胃肠功能较弱,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加重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

  处暑时节多吃豆类芝麻

  “处暑”说明暑天将近结束,正处于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人体阴阳之气的盛衰也将随之转换,需要作好“换季”的准备。因为燥邪当令,容易导致心烦意躁,故在情感上应注意调整,保持宁静平和心态,既要防止“亢奋”,也要防止“悲伤”。起居作息应作相应调整,应保证睡眠时间,尤其是老年朋友更应睡好“子午觉”,“遇有睡意则就枕”。该节气虽不宜急于增加衣服,但睡时应护好胸腹、肠胃,避免脾胃受凉。同时,应在天气晴明爽朗的日子里,适量增加散步、慢跑、登山、郊游等户外活动。

  食疗上,应以防燥为主,养阴润肺,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牛奶,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冬瓜、南瓜、西红柿,以及甘蔗、梨、苹果、香蕉等。还有养阴清热、安神的药食物,如莲子、百合、银耳、玉竹、石斛、蜂蜜等,以及多种豆类和芝麻等。

寒露节气养生要点 顺应气候全面调整

日期:2018年01月13日,星期六,0时 / 作者:医生

  在寒露时节人们在养生的时候,就应该对养生的要点有更多的了解。寒露节气养生要点哪些?寒露节气哪些需要注意的?今天,治白发网为大家准备了寒露各方面的养生要点,一起来看看吧。

  1、预防秋燥

  秋天气候干燥,因而皮肤水分蒸发快,故易造成皮肤干裂、皱纹增多、咽喉燥痛、大便秘结等,因此秋天预防秋燥是重要的保健原则。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重视补充机体水分,要避免过劳和剧烈运动使津气液耗损。为了防止皮肤干燥可涂擦各种护肤霜。但应注意口唇干裂不可擦甘油,更不可用舌头经常舔口唇,否则会使口唇干燥皲裂加重。

  2、多饮汤水

  秋季空气干燥,把进补的物品制成汤水服用比较适宜。一般人宜用食补,即选择新鲜的白菜、萝卜、莲藕等加入鱼、肉等做成汤,如花生鸡爪汤、莲藕牛肉汤、菠菜猪肝汤、萝卜排骨汤等。还可食用有利尿解热作用的寒凉类水果,如苹果、雪梨、柑橘、荸荠、葡萄等,可补充大量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秋季气候干燥,口渴感强,但不宜多饮含气体的饮料,可选用胖大海加冰糖或白菊花加蜂蜜浸泡,频频饮服,既可补充体内水分,又可起保健治疗作用。

  3、增强体力

  秋天气候渐冷,衣服不可一下增加过多,有意让机体冻一冻,经受一些寒凉之气的锻炼,这也是增强机体对冬季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的重要方法。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尤其应重视耐寒锻炼,如早操、慢跑、冷水浴等,以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4、预防疾病

  秋末气候转凉,这个时期是中风和心肌梗死发病的高峰期,极容易导致猝死。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心病的人,对气候的变化也很敏感,很容易导致复发、病情恶化。因此患有这类疾病的患者应特别注意提高警惕加强预防,家中应备有急救与治疗药品,以防万一。

  5、早起早睡

  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舒达阳气。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起床前适当多躺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对预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义。这类疾病在秋末冬初发病率极高,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这是因为在睡眠时血液在脑血管的流动速度变慢,血栓容易形成之故。

  寒露节气如何预防感冒

  1.食醋熏蒸法:关好门窗,取食醋100克,放在燃具上熏蒸,醋分子飘散在空气中,杀死室内感冒病毒。进食时可用醋作佐料,常食有益。

  2.仗姜糖茶法:用红糖、生姜、红茶各适量,煎或泡茶饮,每日1-2次,连服3-5天,有良好的防治感冒的功效。

  3.蒸气吸入法:在大口茶杯中装满开水(或在开水中加点醋),口鼻俯于其上,对上升的蒸气,作深呼吸运动,直至杯中水凉为止,每日数次,特别是初发感冒效果较佳。

  4.涌泉贴药法:睡前洗净双脚,取一小块伤湿止痛育贴在两脚的涌泉穴,24小时更换一次,一般3天可愈。此法对患感冒的老年人疗效甚好。

  5.冷水洗面法:一般应是夏季开始,秋冬不断,以增强适应性,每日早晚坚持用冷水洗脸。

寒露是什么意思 寒露做到这八点让你健康一秋

日期:2017年10月19日,星期四,10时 / 作者:医生

  寒露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它的到来意味着深秋的正式开始,也预示着天气将越来越寒冷,所以此时人们要更加注重养生,这样才能更好的迎接冬天的到来。那么,寒露是什么意思?寒露如何养生?一起来看看吧。

  寒露是什么意思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它的时间在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进入深秋,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寒露节气意味着气温将逐渐下降,白露、寒露、霜降这三个节气都表示着水汽凝结的现象,而寒露是指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如果在夜晚你仰望星空的话,会看到星空换季的现象,代表着盛夏的“大火星”已经西沉,我们可以隐约感受到冬天的脚步了。

  这一时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华南秋色迥然不同。

  寒露如何养生

  1、预防秋燥

  秋天天气干燥,皮肤的水分蒸发快,很容易导致皮肤干裂、咽喉疼痛、大便秘结、皱纹变多等,所以秋天最重要的保健原则就是预防秋燥。

  秋季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人们要重视补充体内的水分,也要避免过度劳累或者剧烈运动导致的津气液耗损。为了防止皮肤干燥要多涂抹各种护肤霜。但是要注意,口唇干裂不可以擦甘油,更不能用经常用舌头舔口唇,因为这样会让口唇干燥皲裂的程度加重。

  2、多饮汤水

  秋季空气干燥,把进补的物品制成汤水服用比较适宜。一般人宜用食补,即选择新鲜的白菜、萝卜、莲藕等加入鱼、肉等做成汤,如花生鸡爪汤、莲藕牛肉汤、菠 菜 猪 肝 汤、萝卜排骨汤等。还可食用有利尿解热作用的寒凉类水果,如苹果、雪梨、柑橘、荸荠、葡萄等,可补充大量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秋季气候干燥,口渴感强,但不宜多饮含气体的饮料,可选用胖大海加冰糖或白菊花加蜂蜜浸泡,频频饮服,既可补充体内水分,又可起保健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