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立秋,到了秋季人的皮肤容易干燥,身体也容易缺水,而身体的各个器官也开始出现毛病了,因为秋季干燥,往往喉咙发炎、嗓子不舒服是常见的事情,但是,您知道吗?秋季养肾也是非常重要,因为夏季出汗过多,饮水较多容易伤肾,到了秋季就要开始养肾,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秋季如何养肾?
秋季养生
秋季如何养肾
养肾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临床医学里,有不少人年纪轻轻就肾虚、肾亏,而我们的生活中有不少年迈之人,身体健康,行动灵活,比如有位中医说,自己曾经遇见一位年逾九十的老爷子,这位老人眼不花、耳不聋,一口完整的牙齿,还能自己给自己做饭。作为中医的他看到老爷子身体状态之好,大为吃惊,便向老爷子询问长寿的秘诀。
老人告诉这位医生,说并没有什么秘诀,如果非要说几条的话,一是要有好心态,二是五谷杂粮没忌口,三是每天搓腰、十指梳头。其实,老人所说的这几点,听起来很简单,但确是对身体特别是肾有好处的习惯啊。因此,养肾是长寿的关键,那么,下面我们来看看秋季如何养肾?
热水泡脚
方法:泡脚最适宜的时间是每晚7-9时,这是肾经气血最衰的时辰,此时泡脚、按摩能改善全身血液循环,达到滋养肾和肝的目的。泡脚用的容器以木盆为好。泡脚水,不能太热;以40℃左右为宜。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
深呼吸
方法:做深呼吸时要选择空气清新的环境,尽量用鼻子吸气。呼吸保持柔和、缓慢、均匀、深长。以6次深呼吸为一组。然后平息调整,可以再做。
没事做做养肾小运动
例如没事的时候踮踮脚,用手指梳梳头,或是按摩耳轮,这些您平时留意不到的小运动,花不了太多时间,都能起到养肾的功效。
方法:提踵时五趾抓地,两腿并拢,提肛收腹,肩向下沉,立项竖脊,百会上领;向下颠足时身体放松,轻轻咬牙,先缓缓下落一半,而后轻震地面。提踵可以牵拉腰背腿部的膀胱经肾经,轻震地面还可以按摩五脏六腑。
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素质会下降,老年人能选择的运动方式就会很少。散步是老年人常用的锻炼方式,散步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其中蕴含的学问却有很多。因为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有异,所以其选择的散步方式就会不同,要根据个人情况,来选择散步的时间、运动量等,下面治白发网就来详细介绍下。
体弱的老人要柱根拐杖
身体虚弱的老人平衡力较差、重心不稳,行走时稍不小心可能会摔倒,尤其是在晚上散步时,最好有支撑物保持身体平衡,比如拄根拐杖。这样,散步时可适当将手臂甩开幅度大些,步伐迈大些,散步速度也最好由慢到快,使全身器官都参与到运动中来,促进新陈代谢。拐杖以250—350克、不锈钢材质的为好,拿在手里有沉稳感又不会太重,结实又不易变形。拐杖底端要有橡胶,增加其和地面的摩擦力。拐杖的高度应因人而异,上缘最好与脐部或是脐上二指处平齐。每天散步时间依当天体力调整,最多两次,每次30—45分钟。骨质疏松的老人较容易摔跤,最好也用拐杖。
体胖的老人延长距离
建议体胖的老人多走一段距离,延长散步时间至一个半小时左右,每天保证两次散步,不但有助于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还可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改善心脏的功能。散步的节奏不宜太快,可快慢结合,开始主要用脚跟着地,在放松状态下走4
分钟,速度保持在每秒钟走两步,随后换成踮脚走,较快地走5
分钟,如此反复交替,再放松地正常走一会儿。另外,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加大步幅,大腿和臀部多用力,消耗更多的热量。
患冠心病步速要慢
患冠心病的老人应多留意心率。散步的合适心率为每分钟不超过“170-年龄”。如65岁的老人,170减65等于105,则他走路时的心率应保持在105次左右,最高别超过125次/分钟。因此,患冠心病老人散步速度一定要慢,以免心律失常。运动时出点汗,呼吸顺畅,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建议结伴而行,随身携带药物,以防出现危急情况。
患糖尿病不能饿肚子
饿肚子散步容易导致低血糖,患糖尿病的老人最好在饭后30分钟或是1小时散步。另外,宜缓不宜急,应按照平时的步速散步,一秒钟一步或是两秒钟三步即可,以身体发热、微出汗为宜,每次散步15—40分钟,每天1—2次。
患高血压不要选早晨
心血管不好或是患高血压的老人散步时,不要背着手、驮背,最好挺胸抬头,尽量全脚掌着地,微微收腹,自然摆臂,以免压迫胸部,影响心脏正常功能。步伐应以中慢速为宜,不要太急,避免血压升高。另外,一般一天中,早晨老人的血压最高,傍晚相对稳定,因此最好晚饭后散步。
以上呢就是治白发网介绍的老年人散步要注意的地方,温馨提示,做儿女的一定要在工作之余,多抽出时间来陪着自己的父母散散步、聊聊心!
芭蕾舞演员踮起脚尖在舞台上袅袅婷婷,赏心悦目,当我们欣赏这种舞步的时候,往往只会把它当作一种艺术形式,可你知道吗?在西汉的时候,踮脚被那时的人们奉为一种重要的养生手段,《引书》就有关于这个动作的记载,将它称作“敦踵法”。这种古老的养生发方式,都有哪些功效呢?
中医里,有经络之说,人的下肢和双足是经络分布极为密集的地方,当我们进行踮脚运动时会对十二经脉中的三条,被合称为“足三阴经”进行有效地刺激,可以起到,补肾益气的作用,避免畏寒怕冷、双脚冰凉、下肢浮肿等症状发生。
再者,还能降低脑溢血发生的风险,中医认为,阴盛格阳会导致阳气上冲,聚集在脑部,对脑部神经造成较大的刺激,进而造成意外。而踮脚尖是一种有效地潜阳方式,可以让阳气经肾经、膀胱经下潜足底,减轻脑部负担。
除了从中医的角度出发,以现代科学的视角对这一动作进行分析,会发现它对身体一样大有裨益。
首先,在踮脚时,人的下肢肌肉处于紧绷的状态,会加速血液的流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不但减轻了心脏的供血负担,还能防止腿部静脉曲张、强健下肢骨骼和关节。对于想瘦腿的朋友而言,这一动作也可以多做,它在拉伸肌肉的同时会大量的消耗脂肪,坚持常做,一定会有效果。
知道了这些功效之后,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踮脚的正确姿势。
首先我们应保持上身的直立,将双手自然垂放在身体两侧,双脚并拢;然后慢慢踮起脚教,
将身体重心和受力点逐渐转移到前脚掌和脚趾处;将身体踮起后,脚跟缓缓下降,接触地面之后,再重复踮起动作,如此一上一下为一组动作。每天可进行适量练习,记得循序渐进,避免用力过猛导致双足疼痛。
此外,在坐着时也可以进行踮脚动作,只是不与地面接触,让膝盖与大腿保持平行,双脚脚尖下绷,也能起到踮脚的效果;或在躺着的时候做一个动作,也能起到相同的效果,只要将双腿伸直,脚尖一勾一放,重复多次后,小腿也会觉得舒适轻松。
知道了这些动作之后,无论是站着、坐着还是躺着,都能进行有效的锻炼,当我们长时间久坐不动后,不妨踮一踮脚,既是一种放松的方式还能起到养生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1.梳头
梳头可以刺激头部的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节神经功能,增强分泌活动,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经常梳头,可使人的面容红润,精神焕发。此外,梳头还是治疗失眠、眩晕、心悸、中风后遗症和青少年白发的辅助手段。平时每天可梳头3~5次,每次不少于3~5分钟,晚上睡前最好梳头一次。
2.伸懒腰
伸懒腰可引起全身大部分肌肉的收缩,使瘀积的血液被“赶”回心脏,从而大大增加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所以,常伸懒腰在促进人体肌肉收缩和舒张、增进肌肉本身血液流动的同时,还可带走肌肉中的代谢产物,起到消除疲劳的作用,使人感到全身舒展,精神爽快。
3.踮脚尖
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尤其是在久坐或久站后下肢酸胀、乏力时,可采用踮脚尖的方法健身。人在踮脚时,由于双侧小腿后部肌肉的收缩挤压,可促进下肢血液的回流,加速血液循环,从而缓解下肢酸胀及防止下肢静脉曲张和皮肤色素沉着。具体做法:双足并拢着地,用力踮起脚跟,保持2~3秒,可重复多次。
4.深呼吸
深呼吸可以促进人的肺部排出浊气,增加肺活量和血液中的含氧量,加快血液循环。
5.叩齿
每日三餐前保持全身放松,口唇轻闭,然后上下齿有节律地轻轻叩击。每次叩4~8下,可使牙齿坚固,并能预防牙病的发生。
6.转目
双目从左向右转14次,再从右向左转14次,然后紧闭片刻,再迅速睁开眼睛。常年坚持,可使眼睛运转灵活,去内障外翳,兼能矫正近视、远视。
7.搓足心
每天晚上洗脚后、上床之前搓足心20分钟,对健足强身十分有益。这是因为,搓足底涌泉穴有改善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能。
简言之,就是每天促成头、目、齿;肺、腰;脚、足这些器管的活动,对身体经络的疏通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