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清肺饮其实在生活当中喝过的人是比较少的,其实内服枇杷清肺饮对于治疗痤疮、青春痘的效果是十分好的,除此之外,枇杷清肺饮还有哪些功效呢?大家就跟着治白发网一起来看一看吧!
枇杷清肺饮
枇杷清肺饮的具体配方有哪些呢?到底是怎么制作的呢,下面大家就来看看吧!
【方剂如下】:枇杷叶12克、桑白皮15克、黄芩、夏枯草、连翘各9克、银花15克、海浮石3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或枇杷叶l0克、桑白皮l0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野菊花l 0克,黄连6克,赤芍10克,白茅根30克,生槐米15克、苦参10克。
【用法】:1日1剂,日服2次。
枇杷清肺饮
“青春痘”多见于青春期男女,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医生称其为“痤疮”,它主要发生在面部,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常伴有面部皮脂腺分泌过多。“痘痘”在面部大量、反复出现,严重影响美观,特别是严重的结节囊肿型痤疮还会在面部遗留增生性疤痕,给患者造成永远的“痛”。
青春痘真的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特别是一些青少年,长期长青春痘是会对他们信心产生不好的影响的。
中医对痤疮的认识比较悠久,称为“粉刺”、“肺风粉刺”、“酒刺”等。
中医认为此症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黏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宜内服枇杷清肺饮,外敷颠倒散,缓缓自收功也。还论述了“痘痘”的产生的原因,临床的主要表现以及如何进行治疗。提出了内服枇杷清肺饮,外敷颠倒散治疗方法。直到现在,中医师们还用它治疗痤疮,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中医认为痤疮的发病机制为平素多食辛辣刺激食物或油腻之品,导致肺胃积热,循经上蒸,上壅于胸面,蕴结于肌肤。或嗜酒之人酒气熏蒸,复遇风寒之邪,交阻于肌肤所致。所以,治疗痤疮时就应该根据它的发病机理,采用对证的治疗方法,以清泄肺胃积热为主,枇杷清肺饮就是据此而生的。
枇杷清肺饮具有清泄肺热之功效。原方由人参、枇杷叶、甘草、黄连、桑白皮、黄柏六味药组成。目前,临床上多在它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使其治疗效果大大增强,目前多由原方去掉人参,加上黄芩和栀子。
上述治白发网介绍的内容就是关于枇杷清肺饮的功效,大家有需要的话可以服用哦。
很多的美眉都希望自己的脸上可以什么都没有,白白净净的,没有痘痘,没有斑点,但是现实生活就是那么不尽如意的,那您知道鼻子上长痘痘怎么治吗?您知道鼻子上长痘痘是什么原因吗?今天治白发网就为您介绍一下有关脸上长痘痘怎么办的知识,感兴趣的您赶快来看看啊。
鼻子上长痘痘怎么治
不能吃生冷的东西
食物和水都要用温热的,以免刺激胃液分泌过多导致胃酸,胃酸也会让胃火加剧。一般由于皮脂分泌较多。也可能跟卵巢机能或生殖系统有关。
注意清洁毛孔
定要及时清除毛孔污垢。另外,不要过度纵欲或禁欲,多多享受健康自然的环境。
护肤品的挑选要谨慎
平时要避免使用油性化妆品和激素类药物,否则会刺激鼻子的皮肤,后果不堪设想。
正确使用痤疮针
建议你可以买个痤疮针,将每个痘痘挑破后,将里面的分泌物挤出,一定要挤干净,然后外用碘伏消毒。外擦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一天两次。
生活习惯要调理好
饮食上要少吃辛辣燥火、油腻的食物,少吃甜食。另外多吃蔬菜、水果,保证充足的睡眠,不熬夜,尽量在晚上11点之前睡觉。
适当服用清热去毒品
可以服用“枇杷清肺饮”合“黄连解毒汤”以清热燥湿润肺,这样利于把毒素排出来,鼻子上的痘痘自然就会消灭!
鼻子上长痘痘的原因
油脂分泌过盛
有些人本身是遗传性油性皮肤,本身油脂分泌旺盛,额头、鼻翼容易出现油光,毛孔粗大。到了夏天,油脂分泌速度又加速了。脸颊容易泛油光,过多的油脂容易造成毛孔堵塞,导致黑头、粉刺,影响肌肤的通透性。因此,油性皮肤的人鼻子比较容易长痘痘。
调理方法
1、油性皮肤不宜使用太过清洁性的产品,如果皮肤本身的油脂被清掉了,肌肤自卫机能就会再分泌更多的油脂,导致油腻及痘痘更加猖獗。所以要选择温和的洗面奶,用温水洗脸最好。
2、选择清爽的润肤乳,皮肤本身只能分泌油脂,而不能提供肌肤所需的水份,因此需要外界为肌肤注入水份,选择适合自己的补水护肤品,每天早晚洁面之后补水,保持肌肤表层水油平衡。
对于痤疮,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青少年朋友。那么如何治疗痤疮呢?有此困扰的朋友试过的方法应该不少。这里治白发网推荐大家一种中医疗法,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总是会有收获。中医治疗痤疮,效果很好的,那么他们是怎么治疗痤疮的呢?
痤疮,长在我们身上最常见的地方,自然是脸部。所以,很多人称痤疮损容性疾病。尤其是女孩子一旦有痤疮,就不敢出门,不敢见人。发病的时期,青春期是比较多的。看看身边的朋友,少女们是不是很多都有这方面的心理负担呢?
西医学认为:其发生主要与内分泌失调、雄激素水平相对较高有关。严重者可继发感染,甚至形成疤痕疙瘩。所以,治疗应注意调理内分泌。临床常有应用雌激素治疗者,虽然起效较快,但往往容易导致病情反弹,而且还存在许多不良反应。
中医称之为“肺风粉刺”,传统治法重视清解肺胃之热,清热解毒,如枇杷清肺饮等有一定疗效。实际临床观察发现:痤疮的中医病机,除了有阴虚火旺的发病基础以外,还常与气血失和密切相关。
气滞血瘀,血分郁热,可发生痤疮,而且常表现为月经前期加重。热毒壅郁,则可见痤疮继发感染。所以治疗当重视调理气血,并配合凉血活血、清热解毒之药。知柏地黄丸、二至丸能滋阴降火,犀角地黄汤可凉血活血,五味消毒饮可清热解毒,可以互参,灵活加减。
验案
丁某,女,26岁,学生。颜面潮红,痤疮时起时落1年。患者心烦咽干,月经不调,健忘,腰痛,少腹满,尿频,排尿不舒。西医诊断为泌尿系感染。舌质暗舌尖红,苔薄腻,脉左弦、右沉。左侧少腹有压痛。尿检白细胞5~6个/高倍视野。
辨证
热毒内郁血分,气血失和。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调理气血。
处方
柴胡12g,白芍25g,赤芍25g,枳壳9g,丹参30g,野菊花12g,金银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生地黄15g,牡丹皮12g,酒大黄9g,红藤15g,甘草6g,桂枝6g,茯苓12g。每日1剂。
二诊
精神好,服药后无新发痤疮,排尿畅,月经下血块较多。原方去桂枝、茯苓、酒大黄、红藤,加白花蛇舌草。每日1剂。
三诊
自述精神好,体力增,痤疮渐平。停药观察无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