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放假 谨防小学生假期综合症
假期综合症多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厌学、焦虑、上课走神、情绪不稳定等。其根本原因是同学们在假期中不良的生活方式打乱了自身的“生物钟”和“心理钟”的节律,造成了“错点”。
1、饮食方面
长假里,孩子往往狂吃豪饮,用餐不规律无节制,造成假期后"刹不住车",长此以往,对孩子生长发育将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及时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节后一两周内,尽量让孩子吃清淡一点的饭菜,并保证一日三餐的按时按量。
2、作息方面
家长要对孩子玩电脑、看电视等进行时间限制,家长更应该以身作则,督促孩子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帮助孩子调整生物钟,逐渐恢复到上学时的作息习惯。
3、学习方面
家长的监督和引导是孩子安心学习的关键。在此,她教了家长们帮助孩子收心的几个小窍门。长假期间多带孩子到外面走走,多带小孩参加一些小朋友比较多的活动,长假后,立即让孩子重新面对紧张的学习生活,孩子一时间会觉得难以适应。这时,家长不要给孩子过多压力,一来要鼓励孩子适当地多看书,或者陪孩子适当做一些体育锻炼,让孩子心态平和下来,从假期松散的状态逐渐转变到正常的学习状态上来。另一方面,家长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跟学习能力或者学习习惯有关的活动如QQ主题活动,定期了解孩子的学习表现、活动表现,多给孩子鼓励和建议,不仅使孩子保持积极的心态,重新获得学习的信心更要让孩子在参加活动的同时逐步的把心收拢到学习上,尽快融入长假都的学习生活中。
下面来谈谈如何消除这种综合症
1、放松心情、调整心态,多给自己积极的良性心理暗示:“假期已经结束了,我会精力充沛地投入新的学习生活,我会在学校有更多的知心朋友,我会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和喜爱!”在这样的积极心理暗示下要求自己适度紧张起来,并在新学期开学前确立新目标。当然目标要切实可行,这样才能起到激励作用,精神饱满地迈进新学期。
2、假期结束前要按开学后的时间作息,这样给身体一个缓冲期,会达到尽快恢复体力的目的。
3、消除疲劳、恢复体力,进行适量、适当的体育运动,如跑跑步,打打球。在运动中,可以释放压力、消除疲劳。
4、家长要针对放假期间孩子生活秩序被打乱的事实和不能按时作息的生活习惯,及时地加以纠正,让孩子的心理尽快从“放假”中挣脱出来,以便及早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
国庆假期终于来临了,很多人都在想着去哪玩比较好,也有些人想着十一假期应该怎样去度过。然而,我们在愉快安排十一出游的同时,也要注意好出游的注意事项。这个时候肯定有人会问,在旅游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接下来治白发网来告诉大家答案。
国庆出游六大注意事项
一、饮食篇:饮食卫生防中毒
在坐长途火车、汽车甚至飞机时,许多人有随身携带食物的习惯,其中一些人尤其喜欢携带薯片等一些以油炸、膨化食品为主的零食或是各种果汁饮料。对此,专家提醒大家,若过多摄入这类食物容易影响胃肠道正常消化,导致胃肠道不适或急性胃肠炎。
那么,出行途中究竟携带什么食物最合适呢?专家建议,除了饮用水之外,还应多吃碱性食物,如海带、紫菜、豆制品,还有新鲜的苹果、猕猴桃以及粗粮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可以起到消除疲劳的作用。同时,充足的水分、维生素不但能应对车厢内的干燥,还能提高身体免疫能力,有助于防止便秘等疾病。
我们在旅途之中,饮食尽量保持清淡一些,避免油腻的食物。最好能多吃一些蔬菜与水果,防止便秘。如果旅游的地方有餐厅,尽量还是在餐厅里饮食,但是要注意自备餐具,方便而且卫生。对当地地方的风味小吃,最好品尝品尝就行了。
外出旅游时,对山涧、河渠、湖泊等水源一定要煮沸后再饮用;夏秋季节野外植物生长繁茂,慎食自采野菜、野蘑菇等野生植物;严禁食用野外捡拾的死因不明的畜禽、水产品、蘑菇和野菜;享用农家乐食品时,少吃或尽量不吃没见过的野菜,少要或不要凉菜,吃热菜要叮嘱其烧熟煮透。户外郊游就餐不便时,尽量自带食品和饮用水。
二、防病篇:预防旅游病
秋季,外出旅游时莫忘预防旅游病。登山随着海拔的增高,气压、气温及氧气压将大大降低,凡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严重高血压、低血压、严重心律失常者、急性中耳炎以及怀孕妇女最好不要去高山旅游。
海滨空气湿度大,气候阴冷,加上空气中钠离子含量较高,患有急性风湿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渗出性胸膜炎、心力衰竭者不宜去海边。旅途中还易出现日照中暑症、紫外线辐射病等。所以,要合理安排旅游时间,尽量避免中午时分外出。秋游勿必带常用药。
除此之外,秋季是花粉过敏症的盛期。有过敏体质的人外出时一定要格外注意,有必要的话应该戴上口罩或是丝巾,不要接近可能引发过敏的鲜花。对于不明的野花最好不要去采摘,更不要随意把野花带回家,或是随意插在头发上。不要选择有风的时候外出旅游,因为风可加速花粉的揉散。
在凉爽的秋天,和朋友一起到风景优美的郊区去野营是格外惬意的,但要谨防野外病菌的“侵犯”。郊区、野外是鼠类、螨类的栖息地,而鼠类和螨类是疾病如“出血热”病的主要传染源。因此,旅游者在秋季野炊或野营时,必须对活动地点周围的环境做一些了解。
另外,在野营时,旅游者要尽可能住在帐篷里,不要打地铺,或至少让铺面高于地面1米,不要靠墙。为防止鼠类污染食品和餐具,对于剩饭剩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食用。一旦有皮肤外伤,应及时涂抹碘酒等进行消毒处理。
很多人还无法从休假的节奏中转变到上班的节奏上来,一时间“假期综合征”泛滥,在这里为您精心整理了假期之后经常出现的六大问题,一并奉上解决办法,希望可以帮助您摆脱“假期综合征”的困扰。
假日期间,看电视、上网、和朋友聚会……人们往往打破平时生活规律,年轻人更是纵情欢娱,甚至通宵达旦。诸多反常的生活方式,扰乱了人体的生物钟,直接影响人体各系统、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如此恶性循环,势必让人浑身难受,不仅没有食欲,更感到思维迟钝。此时人体内部的抵抗力下降,各种疾病会乘虚而入。
1.生活作息提前调整
长假期间,亲友聚会频频,这样会提高我们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导致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所以,收假前一天应“静下来”,避免高强度应酬,在家休息,吃些清淡的饮食,新鲜的水果,听些轻音乐,晚上早睡。
2.及时清理肠胃
聚餐多了,自然就吃得丰富,大鱼大肉后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不要吃得过于油腻,以免对肠胃造成更大的负担。定时饮食,多喝茶、多吃水果,多吃新鲜的绿叶蔬菜、稀饭、面条汤、疙瘩汤、咸菜等“清火”食品,还可适当吃一些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尽量吃清淡一点的饭菜,让已经“不堪重负”的胃肠得到休息。
3.前三天不宜安排高强度工作
很多白领一收假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计划中,这会增加焦虑感,加剧节后综合征的症状。上班前三天,尽量安排一些计划性、交流性质的工作,可以给到到一个缓冲调整的时期。
4.运动调整精神状态
假日期间,运动减少,会让人变得“懒懒的”,收假后,可以进行运动量相对大的运动,比如快跑、游泳,可以帮助身体消耗一些能量,重新获得元气。
5.保证8小时睡眠精神足
长假期间,人们完全打乱了以往的作息时间,这样因睡眠不足以及过于兴奋造成的失眠带来的疲劳就在所难免。节后上班前后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睡眠。睡眠时间要保证在7~8个小时左右。但也不要为此而过早上床,这样有可能造成对睡眠自身过于专注,导致大脑兴奋而失眠,应该恢复以往的作息时间,等到有困意的时候再上床。
6.开车时候莫烦躁
由于国庆假期时间长,不少人选择外出旅游,还有人选择回家探亲,许多城市都一下子变得空旷,道路自然也畅通许多,可过完节人群一下子又都回归,难免造成交通不便,开车的朋友千万不要烦躁,以免产生反感、焦虑情绪。
希望这些小方法能够帮助您赶快从假期综合征中走出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