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养身保健 为什么是9原则

日期:2018年02月21日,星期三,12时 / 作者:医生

  向您您家中都会有老年人吧,他们为了自己的孩子真的是奔波了一辈子了,身体也在被时间无情地折磨。其实,他们需要的并不是孩子的生活费,而是需要一些保健的方法,促进自己的身体健康。由于对保健知识的缺乏,很多的老年人都是不了解保健的方法的。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保健的良方吧。

  掌握9原则身体更健康

  1、蔬果宜鲜

  进行适量的蔬菜饮食也是很有必要的,您在生活中也要注意这样的健康饮食措施。新鲜、有色的蔬果类,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水果中还含有丰富的有机酸,有刺激食欲增加和维持体液酸碱平衡的作用。数量宜少: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老人要吃多种食物,但每种食物数量不宜过多,每餐七八分饱。

  2、质量宜高

  饮食也是注意食物的质量的,要有好质量的饮食,才会有健康的身体。质量高不意味着价格高,如豆制品、蛋、奶等都是质量高的食品,老人应当经常食用。还要注意多吃鱼,少吃肉。糖的主要来源是主食和蔬果,尽量减少白糖、红糖、砂糖等精制糖的食用。

  3、食物宜杂

  饮食就要合理的大啊呸,不要选择单一的饮食,不然也不会有好的生活的。没有一种食物能包含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因此,每天都要吃谷类、蔬果、菌藻等多种食物,还要注意荤素搭配,粗细搭配,色泽搭配,口味搭配,干稀搭配。

  4、质地宜软

  老年人就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饮食,也不要盲目的就进行不健康的养生饮食老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不好,所以,饭菜质地以软烂为好,可采用蒸、煮、炖、烩等的烹调方法。选择的食物尽量避免纤维较粗、不宜咀嚼的食品,如肉类可多选择纤维短,肉质细嫩的鱼肉;牛奶、鸡蛋、豆制品都是最佳选择食物。

  5、饮食宜淡

  清淡的饮食也是老年人要注意的,您在生活中,就要选择健康的饮食方略.菜品要清淡,口味忌重。建议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克。建议老人一日的食物组成:谷类150-250克,鱼虾类及瘦肉100克,豆类及其制品50克,新鲜蔬菜300克左右,新鲜水果250克左右,牛奶250克,烹调用油30克,食盐6克,食糖25克,少饮酒,喝足够的水分。

  6、速度宜缓

  饮食的过程中也不要讲究速度的过快,不然就会导致一些健康问题.细嚼慢咽有利于消化、吸收。尤其在吃鱼时更要注意。鱼肉由于肉质松软、细嫩,容易咀嚼、消化和吸收;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等优点,是老人的首选食品。但由于鱼刺的问题,限制了许多老人的食用。解决好这一问题,首先要选鱼刺较少的鱼类,吃鱼时,最好不要与米饭、馒头同时吃。

  7、饭菜宜香

  饭菜也是要注意的事情,尤其是要注意老年人的饮食健康.老人食欲降低,在食品的制作方面要更加精心,注意色、香、味、形的调配。此外,优雅、安静、整洁的就餐环境;集体或结伴就餐的形式,都可提高老人的就餐兴趣。

  8、饮水宜多

  平时,您就要注意自己家的老年人多喝水,这样也是一种健康的排毒方法.老人对口渴的感觉不像年轻人那么敏感,因此,要自觉多喝水,可选择淡茶或白开水。千万不要等到口渴再喝,以免缺水。缺水会引起老人便秘和体内代谢失调。

  9、温度宜热

  想要健康的养生,就要注意饮食的健康,尤其是要注意一些事物的温度。食物的最佳消化吸收过程是在接近体温的温度下进行的。老人对寒冷抵抗能力较差,一旦食用生、冷、硬的食品,就会影响到消化、吸收,甚至引起肠道疾病。因此,老人的食物以温热为主。

  以上就是一些健康的保健方法了,您在生活中就要注意合理的生活方式,进行健康的生活计划,促进自己的身体棒棒的。除了以上的健康饮食之外,您在生活中也要注意自己的日常休息,以及是适当的运动,这样也会有很好的保健效果发生的。

劣质零食当正餐 农村儿童吃出“豆芽菜”体形

日期:2018年01月05日,星期五,8时 / 作者:医生

  学校周边的小卖部、小摊点兜售三无食品现象较为常见。记者近期在一些农村地区采访时了解到,这些不起眼的小卖部、小摊点,正成为损害农村儿童健康的“窝点”。

  广西西部某县一家乡镇小学附近,开着3家小卖部。记者走进其中一家,看到里面摆设着一些家庭日用品、学生用品及食品。在一排货架上,满满当当放着包装抢眼的辣条、膨化食品等,不少食品印制着“片片香”“渔多多”“酸溜溜”等名称和图像。不少食品包装袋上除了厂址和电话,再无其他产品信息。

  记者在广西西部地区一所乡村小学采访时,正赶上学生放学,校门外站着不少接送孩子的老人。一位老人说,孙子平时会买些辣条、薯片等零食,有时候甚至要吃完零食才肯去上课。“听老师们说,这些零食有的是垃圾食品,对孩子健康不好,自己教育多次,但孩子们都听不进去。”她说,每次来接孩子,其实也是为了监督孙子。

  劣质零食大多属于三无产品,且营养元素严重不足,但在添加剂帮助下却异常“美味”,不少儿童越吃越上瘾、越吃越重口味,有的儿童把零食当作正餐吃,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导致贫困农村地区儿童出现“豆芽菜”体质。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有14岁以下的儿童2.21亿,农村儿童1.4亿。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彭亚拉认为,我国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村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面临着严峻的饮食健康问题。

  首先是劣质零食流向农村,儿童遭祸及。调查显示,由于监管存在困难,不少属于三无产品的劣质零食流向农村,农村销售的辣条、冰棒类零食卫生状况堪忧,接受调查的小学生中,45.68%的学生表示有过因吃零食导致身体不舒服的经历。

  农村儿童由于缺乏良好监护,加上经济条件限制,常常吃便宜的劣质零食。他们最喜欢吃和最常吃的零食为“辣条”、冰棒、碳酸饮料等。

  其次以零食代替正餐,且用餐不规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旭东介绍,研究中心曾对全国6个省的12个县农村儿童进行问卷发现,部分农村儿童的饮食习惯较差,相比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问题更为突出。从调查数据来看,有三成留守儿童没有吃早餐的习惯,比非留守儿童高3个百分点;有4成多留守儿童曾用零食代替吃饭,比非留守儿童高5个百分点。

  第三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不洗手、脏手吃东西,这在农村地区仍较为常见。由于受生活条件限制,不少西北地区的孩子平时很少喝水,有些孩子则直接喝生水。“最让我们吃惊的是,不少孩子们用非食品级的塑料袋装馒头或者包子,甚至用五颜六色的塑料袋装着食物直接放到蒸屉里面加热,这样下去,会对他们的健康造成损害。”彭亚拉说。

  针对当前农村地区儿童健康问题,有专家、基层干部和群众建议,一要高度重视农村儿童零食安全卫生问题,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打击劣质零食生产源头的力度。二要强化儿童营养与食品安全学校教育。三要加大农村学校厨房建设,改善学生的用餐条件。

  让人欣慰的是,农村儿童饮食健康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记者日前在广西百色市右江区、田阳县采访时了解到,农村学校内开设的小卖部已全部被取缔,“小卖部一般由社会承包,他们为了创收,经常售卖三无食品,管理起来很麻烦。”田阳县那满镇中心小学校长谭军说。他同时希望,能加大对校外小卖部的治理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