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时节注意哪些事项 老中医的经验之谈

日期:2018年01月13日,星期六,2时 / 作者:医生

  临近寒露,秋分瑟瑟白露为霜,这时已经深秋!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到了寒露,养生都注重防燥润肺。那么寒露时节注意哪些事项?有哪些需要特别关注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下吧!

  寒露养生指南一:添衣保暖防感冒

  就快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了。专家表示,寒露的温度持续下降,气候渐渐转冷,大家要要注意保暖,当心着凉,加强锻炼,预防感冒。

  养生专家表示,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在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此时大雁南飞,菊花渐黄,相比一个月之前的“白露”,此时气温更低,露水更多,且带寒意。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南方也是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寒露养生指南二:饮食以滋阴润肺为宜

  自古秋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

  此时,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有条件可以煮一点百枣莲子银杏粥经常喝,经常吃些山药和马蹄也是不错的养生办法。

  寒露养生指南三:寒露过后谨防呼吸道疾病

  过了寒露,天气由凉转寒,入夜后更是寒气袭人。常言道:“寒露脚不露。“这就是告诫人们应注意天气变化,特别要注重保暖,及时增减衣服,以防寒邪入侵,尤其不要赤脚,以防“寒从足生”。两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少,又因为脚部的脂肪层较薄,特别容易受到寒冷的刺激。专家提醒,脚部受凉,特别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导致人抵抗力下降。呼吸道对冷空气刺激极为敏感,骤然降温使呼吸器官抵抗力下降,病邪就会乘虚而入。轻则引起外感咳嗽,重则可使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发作。

  寒露过后,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衣服鞋袜外,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用热水泡脚既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劳。

  寒露这些细节要注意

  气候:燥邪当令

  寒露节气,虽说江南地区还会出现“小阳春”的暖意,但是在北方,可见树叶飘零,早霜袭人,东北和西北有些地区已进入冬季,俨然一派白雪飘飘的冬天景象。

  寒露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很多人容易患感冒,因为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力增强。此时,有些原本天热时血压平稳的高血压患者,会因为天气突然转寒,导致血压骤升,诱发脑卒中、心肌梗死等意外事件,不但影响身体健康,甚至还会威胁到生命安全。另外,哮喘、慢性扁桃体炎也容易在此段时间复发。

  温馨提示:心脑血管病人在寒露前后应注意保暖,要随着天气转凉逐渐增添衣服,但添衣不宜太多、太快。

寒露节气养生要点 顺应气候全面调整

日期:2018年01月13日,星期六,0时 / 作者:医生

  在寒露时节人们在养生的时候,就应该对养生的要点有更多的了解。寒露节气养生要点哪些?寒露节气哪些需要注意的?今天,治白发网为大家准备了寒露各方面的养生要点,一起来看看吧。

  1、预防秋燥

  秋天气候干燥,因而皮肤水分蒸发快,故易造成皮肤干裂、皱纹增多、咽喉燥痛、大便秘结等,因此秋天预防秋燥是重要的保健原则。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重视补充机体水分,要避免过劳和剧烈运动使津气液耗损。为了防止皮肤干燥可涂擦各种护肤霜。但应注意口唇干裂不可擦甘油,更不可用舌头经常舔口唇,否则会使口唇干燥皲裂加重。

  2、多饮汤水

  秋季空气干燥,把进补的物品制成汤水服用比较适宜。一般人宜用食补,即选择新鲜的白菜、萝卜、莲藕等加入鱼、肉等做成汤,如花生鸡爪汤、莲藕牛肉汤、菠菜猪肝汤、萝卜排骨汤等。还可食用有利尿解热作用的寒凉类水果,如苹果、雪梨、柑橘、荸荠、葡萄等,可补充大量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秋季气候干燥,口渴感强,但不宜多饮含气体的饮料,可选用胖大海加冰糖或白菊花加蜂蜜浸泡,频频饮服,既可补充体内水分,又可起保健治疗作用。

  3、增强体力

  秋天气候渐冷,衣服不可一下增加过多,有意让机体冻一冻,经受一些寒凉之气的锻炼,这也是增强机体对冬季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的重要方法。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尤其应重视耐寒锻炼,如早操、慢跑、冷水浴等,以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4、预防疾病

  秋末气候转凉,这个时期是中风和心肌梗死发病的高峰期,极容易导致猝死。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心病的人,对气候的变化也很敏感,很容易导致复发、病情恶化。因此患有这类疾病的患者应特别注意提高警惕加强预防,家中应备有急救与治疗药品,以防万一。

  5、早起早睡

  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舒达阳气。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起床前适当多躺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对预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义。这类疾病在秋末冬初发病率极高,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这是因为在睡眠时血液在脑血管的流动速度变慢,血栓容易形成之故。

  寒露节气如何预防感冒

  1.食醋熏蒸法:关好门窗,取食醋100克,放在燃具上熏蒸,醋分子飘散在空气中,杀死室内感冒病毒。进食时可用醋作佐料,常食有益。

  2.仗姜糖茶法:用红糖、生姜、红茶各适量,煎或泡茶饮,每日1-2次,连服3-5天,有良好的防治感冒的功效。

  3.蒸气吸入法:在大口茶杯中装满开水(或在开水中加点醋),口鼻俯于其上,对上升的蒸气,作深呼吸运动,直至杯中水凉为止,每日数次,特别是初发感冒效果较佳。

  4.涌泉贴药法:睡前洗净双脚,取一小块伤湿止痛育贴在两脚的涌泉穴,24小时更换一次,一般3天可愈。此法对患感冒的老年人疗效甚好。

  5.冷水洗面法:一般应是夏季开始,秋冬不断,以增强适应性,每日早晚坚持用冷水洗脸。

寒露是什么意思 带你了解寒露的由来

日期:2018年01月12日,星期五,22时 / 作者:医生

  或许有不少同学还沉浸在秋天,却不曾算过国庆放假回来之后就已经是寒露了,时间总是过的很快,那么寒露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节气呢?寒露的由来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寒露的养生又要做些什么呢?你知道寒露如何养生吗?

  其实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寒露也不例外,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寒露的由来以及寒露的养生小常识。

  寒露的由来

  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是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这时已可见初霜,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北部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开始降雪。

  我国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之后,露水增多,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我国传统将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

  这时,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华南秋色迥然不同。

  寒露如何养生

  “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从中医角度上说,这节气在南方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此时期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所以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同时要避免因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在饮食上还应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类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牛奶、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同时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苹果、水柿、提子等水果。

寒露养生 登高的习俗有益身心

日期:2018年01月12日,星期五,20时 / 作者:医生

  寒露的习俗有很多,登高就是其中一种,这对于寒露养生来说是非常好的,更是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那么登高的注意事项你们知道多少呢?如何保证自己的安全呢?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寒露习俗之登高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而重阳节又在寒露节气前后,气候非常适宜登高,因此渐渐的登高就成为了寒露的一种习俗。

  如果说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那么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而登高有益人们的身心健康,大家可以尝试下。

  登高注意事项

  预防突发常见疾病

  人老身先老,难免有些小毛病,但这出游的时候,忽略这些身体上的小毛病是很不明智的。在此治白发网强烈建议老年人出游需带上常备用药。尤其是老年慢性疾病患者,除了带日常服用的药物外,还必须准备一些特殊的急救用药。

  预防感冒

  感冒看似小病,但人在感冒期间身体免疫能力急剧下降,对于老年人讲,很可能引起相关的并发症。气候变化无常,时风时雨。至此,锦江之星提醒您外出时要备足衣服,携带雨具,鞋袜大小合适,不宜坐阴冷潮湿的石地上,防止雨淋,登山下坡切勿迎风而立,避免受凉致病。在出游时如遇雨受凉,到家后可用生姜、葱头加红糖适量,用水煎热服,以驱风散寒。睡前用热水洗脚,睡时脚部适度垫高,以促进足部血液循环,尽快消除疲劳。

  预防摔伤,滑倒

  这就建议您出游时莫忘携带手杖。手杖是老年人的“第三条腿”,能够在极大的程度上为您把出游时滑倒的几率降到最低。因此,治白发网建议高龄老人外出旅游时应携带手杖。

  防止意外

  出游时,老人应尽量避免走陡峭的小道,不要独自攀登山林石壁,以免发生意外。治白发网提醒您,行动宜谨慎小心,坐车、乘船、登山均需精心安排,最好有人照料、随行。

  预防过敏症状

  重阳到来,登高赏菊是自古就有的习俗传统。但在这里治白发网提醒有过敏史的老年人,要尽量回避有花之处,也可事先口服扑尔敏等抗过敏药,以防花粉过敏。

卧室里放它易招惹蜈蚣 赶快扔掉

日期:2018年01月12日,星期五,18时 / 作者:医生

  有这样一种说法: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床上度过的,所以说卧室的舒适性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从家具的挑选上,还是卧室环境的保持上,我们都应该做到让我们睡觉的地方干干净净的,这样我们也能睡的舒心,有一个良好的睡眠,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在我们的卧室里经常会出现一种东西,这类东西不仅会破坏环境,而且还会招惹蜈蚣,蜈蚣是有一定毒性的,会严重伤害我们的身体健康,这种东西就是生活垃圾和食物垃圾。

  床头垃圾会吸引蜈蚣爬上床

  很多人都觉得躺在床上,看着自己喜欢的电视剧,吃着喜欢吃的零食是一种享受,但是我们在床上吃零食的时候难免是会在床上掉渣子的。

  更有些人把没有吃完的食物包装袋或者是其他的生活垃圾一股脑的堆在床头,然后就安然进入梦乡了,其实这样是非常危险的。

  因为蜈蚣这种东西,会很容易被这些生活垃圾与食物垃圾所吸引,慢慢的就很容易爬进自己的耳朵里,伤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蜈蚣爬进耳朵的危害

  在蜈蚣爬进耳朵里以后,患者会感觉到耳朵剧烈的疼痛,能够很明显的感受到有个虫子在自己的耳朵里面爬来爬去。

  除了耳道疼痛之外,脸部也会出现剧烈的疼痛和红肿,这也是和蜈蚣的毒性有着很大的关系。

  现在,大多数的家庭居住环境都是比较适合蜈蚣生存的,因为蜈蚣是非常喜欢潮湿、通风的环境的,如果这个时候再在床上大吃特吃,然后制造一些生活垃圾的话,就很容易招惹蜈蚣上床了。

  蜈蚣是有毒的,能排出毒汁,而且蜈蚣的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其毒腺分泌出大量的毒液,会注入患者的皮下而导致中毒,毒素不强,患者中毒以后会引起疼痛,但是不会轻易致命。

  蜈蚣的钻缝子能力非常强,它往往以灵敏的触角和扁平的头板对缝穴进行试探,而且蜈蚣是一种典型的肉食性动物,性格非常的凶猛,并且蜈蚣也是会主动的攻击人类的。

  所以说家里如果有蜈蚣的话,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好驱虫的工作,而且一定要掌握好被蜈蚣咬了以后的处理措施,及时的进行处理,避免给自己的身体健康产生更大的影响。

生地的功效与作用 让你认识生地的作用

日期:2018年01月12日,星期五,16时 / 作者:医生

  生地大家应该不是很熟悉的,它应该是属于中药材。有很多功效对我们的心,肝,肺都有一定的好处,可以治热病,消内热,凉血止血的效果比较好。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生地的功效与作用。

  黄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的块根。

  主产于我国河南、河北、内蒙古及东北。大部分地区有栽培。秋季采挖,鲜用或干燥切片生用。

  熟地黄为生地黄经加黄酒拌蒸至内外色黑、油润,或直接蒸至黑润而成。

  切厚片用。黄生地黄有清热凉血、益阴生津之功效。

  李时珍对生地黄的评价是:“服之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轻身不老。

  功效和作用

  性味归经 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肺经。

  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

  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

  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

  如四生丸,养阴生津功效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

  药用时煎服,10~30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

  鲜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与干地黄相似,滋阴之力稍逊,但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力较强。

  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生地有干鲜之分别,都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但鲜生地苦重于甘,其性大寒,清热凉血的作用较强,而且能生津液鲜生地味甘苦性大寒。

  作用与干地黄相似,滋阴之力稍逊,干生地甘重于苦,养阴的作用较强。

  故急性热病,以鲜生地为好;阴虚骨蒸者,以干生地为佳. 鲜地黄 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生地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让你了解生地

日期:2018年01月12日,星期五,14时 / 作者:医生

  生地其实就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中药材,它的功效有很多,并且价格不算高,所以经常能在中药中看见它。虽说它有很多对人体好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食用它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生地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生地的作用

  生地甘寒质润,既善凉血泻热,又善养阴生津。凡血分有热及诸脏津伤阴不足者,均为常用之品。

  1、清热凉血。本品味甘苦、性寒而入血分,能清营血分之热而凉血。用于温热病之高热、口渴、舌红绛,处方如清营汤。

  另外,本品通过凉血尚有止血之功效,可用于血热的各种出血症。

  2、养阴生津。本品质润多液能养阴,味甘性寒能生津,有养阴润燥生津作用。用于温热病后期、邪热伤津者。

  另外,取本品滋阴清热作用,常用于治疗阴虚火旺的口干口渴、头晕目眩,处方如六味地黄丸。消渴病属热盛伤津者亦可用生地治疗。

  3、生地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

  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

  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

  如四生丸,养阴生津功效,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药用时煎服,10~30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

  鲜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与干地黄相似,滋阴之力稍逊,但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力较强。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生地的功效

  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鲜地黄功效: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的禁忌

  地黄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适用于热病热入营血以及热病伤津等证,清热凉血作用不及鲜生地,养阴作用强于鲜生地、弱于熟地黄。

  生地是种中药材。清热、生津、润燥、滑肠、破瘀、生新、止痛、调经、凉血、止血。味甘、苦,性寒。但是要注意对于一些寒性体质不要用。

  生地黄苦寒清热,甘寒质润养阴,为清凉滋润之品,擅长于滋阴清热凉血。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

  主要用于瘟病热入营血症,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等诸出血症,还治热病后期伤阴,阴虚发热,内热消渴的阴虚症,对于阴虚肠躁便秘可引起增水行舟的作用。

生地的功效与作用 生地的食用方法

日期:2018年01月12日,星期五,12时 / 作者:医生

  生地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什么是生地。生地其实是一种植物也属于一种中药材。那么生地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呢?今天治白发网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生地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生地治疗什么疾病。

  什么是生地

  生地别名生地黄,野地黄、山烟根等,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具有清热凉血、益阴生津之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

  李时珍对生地黄的评价是:服之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轻身不老。为玄参科植物,其根部为传统中药之一,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依照炮制方法在药材上分为:鲜地黄(生地黄、鲜生地)、干地黄(生地黄、干生地)与熟地黄(熟地)。

  生地的功效与作用

  不同的生地有不同的功效,治白发网为大家整理三种生地的功效。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

  生地黄:清热、生津、润燥、滑肠、破瘀、生新、止痛、调经、金疮瘀、凉血、止血

  熟地黄:滋阴补肾、调经补血、血虚头痛、肝痛。

  1、生地治伤寒温病应发汗而不汗之,内蓄血者,并治鼻衄、吐血不尽,内有瘀血,面黄,大便黑:犀角一两,生地黄八两,芍药三两,牡丹皮二两。水煎,分三服。

  2、生地治时气热毒在脏腑,欲发赤斑:地黄汁五合。上件药于锅中,以炼成了猪脂半斤相和,煎十余沸,滤去滓,入麝香搅匀。每服二合,尽服之,毒当从肉中为汗出,便愈。

  3、生地治热病,初觉烦躁头痛,腰脚疼:地黄汁三升,黄芩二分,生姜一分,白蜜半匙。上件药,细锉黄芩、生姜二味,以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次入地黄、蜜,更煎三两沸。不计时候,分温二服。

  4、治小儿热疾,烦渴头痛,壮热不止:生地黄汁三合。上入生蜜半合和匀,时时与一合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麦芽的功效与作用 它有哪些用法

日期:2018年01月12日,星期五,10时 / 作者:医生

  麦芽是一种中药的名称,我们平时都吃过麦芽糖,对麦芽比较熟悉。麦芽本身是有很多药用作用的,对身体有益。那么,麦芽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它应该怎么吃呢?有什么禁忌?下面就跟治白发网一起来看看吧。

  麦芽的功效与作用

  麦芽的作用有很多,它可以健脾开胃、消食,还有下气、回乳的作用,它可以用来治疗食积不消、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等症状,对身体有益。

  助消化

  麦芽含消化酶及B族维生素,对胃酸与胃蛋白酶的分泌有促进作用,可以帮助消化。

  降血糖

  麦芽含丰富的麦芽糖,是少有的既降糖又补充人体所需糖分的营养物,是理想的降血糖物质。

  催乳,回乳

  麦芽对乳汁是有调节的作用的,若是小剂量服用,可以进行催乳,若是大剂量,是有回乳的作用的。

  增强免疫力

  麦芽有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对水肿症状有较好的辅助食疗作用。

  抗氧化作用

  研究表明麦芽酚可以有效保护活性氧对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降胆固醇,抗菌

  高脂血症模型小鼠喂以小麦胚芽,能显著降低其血清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含量,同时也抑制高脂食诱导的小鼠肝组织胆固醇、三酰甘油及过氧化脂质含量的增加。大麦芽胍碱A和B有抗真菌作用。

  麦芽怎么吃

  麦芽山楂蛋羹

  原料:鸡蛋2个,麦芽15克,山楂20克,山药15克,淀粉适量。

  将准备好的材料洗干净,之后放入锅中,加上适当的水,煮大概一个小时,之后去除药渣备用。将鸡蛋去壳搅拌,淀粉调成糊状。将药煮沸之后加入蛋液和淀粉糊,之后加上一些盐调味。

  麦芽茶

  组成:炒麦芽30克,茶叶8克(炒焦)。

  制法:上二味用沸水冲泡10分钟,不拘时温服。每日1剂。每剂可用沸水冲泡2--3次。

  功效:消食健脾,利湿止痢。

  主治:小儿痢疾、腹泻。

  宜忌:因麦芽有回乳作用,故妇人哺乳期忌用。

鬼针草的功效与作用

日期:2018年01月12日,星期五,8时 / 作者:医生

  今天,治白发网给大家带来的是一种很神奇的药草,鬼针草,鬼针草是民间常用的药,而且鬼针草本身有很多的功效和作用,对人体的一些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下面,治白发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鬼针草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它的副作用。

  鬼针草

  鬼针草其实是一种很神奇的野草,我国民间常用鬼针草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

  鬼针草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属于菊科,一般都生长在路边荒地,而且国内外都有。

  鬼针草为我国民间常用草药,可在夏、秋季开花盛期收割地上部分,拣去杂草,鲜用或晒干,以全草入药。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消肿。

  鬼针草,又名一把针、粘身草、刺针草、盲肠草等,现代药理证明,鬼针草含黄酮甙、皂甙、鞣质、多元酚、香豆素、苦味素、碘、胆碱、氨基酸、维生素等成份,对调节人体血压具有良好的功效。

  鬼针草的作用

  鬼针草性温,味道苦,没有毒,鬼针草可以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瘀等作用,一般都用它来治疗肠炎等疾病。

  早在李时珍《本草纲目》就有记载,该药苦平、无毒,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作用。

  目前,鬼针草多用于治疗感冒、咽喉肿痛、慢性气管炎、胃肠炎等,能改善或消除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肢体麻木、心悸、疲惫等高血压症状,还能降低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改善异常的血流变作用。

  对高血压引起的视网膜动脉硬化、静脉血管栓塞、水肿也有较好疗效。

  鬼针草最珍贵的地方在于它具有降血压,去血脂,降低血压浓稠度的作用。

  鬼针草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生长,药源广泛,格低廉,疗效确切,又无毒副作用,实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良药。

  抗炎作用

  鬼针草中的聚乙炔类化合物能明显抑制巴豆油诱发的小鼠耳廓肿胀及蛋清性足肿胀,降低大鼠棉球肉芽肿重量,还能显著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和醋酸致炎大鼠的白细胞游走。

  鬼针草中的黄酮结晶也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镇静镇痛作用

  小花鬼针草注射液腹腔注射能显著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明显减少自主活动次数,并与氯丙嗪呈协同作用,与苯丙胺有拮抗作用。

  扭体法及热板法实验表明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对消化系统作用

  鬼针草皮下注射能明显减少大鼠胃液分泌量,降低胃液pH值、游离酸浓度,抑制小鼠肠道对炭末的推进作用,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有保护作用,并能降低小鼠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